DG/TJ08-2283-2018: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规划与设计标准现行
资源类型:地方标准
发布日期:2018-12-17
实施日期:2019-05-01
废止日期:-
入库日期:2019-09-10
主编单位:
收藏
- 简介
- 目录
DGTJ08-2283-2018
1
1 总则
13
2 术语和符号
14
2.1 术语
14
2.2 符号
16
3 基本规定
18
3.1 一般规定
18
3.2 立体交叉分类
19
3.3 立体交叉设置条件
20
3.4 控制要素
22
3.5 交通量与服务水平
23
4 立体交叉形式
25
4.1 一般规定
25
4.2 匝道基本形式
25
4.3 一般立体交叉形式
26
4.4 枢纽立体交叉形式
30
4.5 组合式立体交叉形式
33
5 立体交叉规划
36
5.1 一般规定
36
5.2 道路与铁路及轨道交通立体交叉规划
36
5.3 立体交叉范围内辅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规划
37
5.4 立体交叉范围内公共交通设施规划
37
5.5 立体交叉范围内其他设施规划
38
5.6 立体交叉群规划
39
6 立体交叉总体设计
40
6.1 一般规定
40
6.2 基础资料
41
6.3 立体交叉选型
41
6.4 间距控制
43
6.5 出口形式和分流方向
44
6.6 车道平衡与车道连续
45
6.7 线路连续
45
6.8 重叠线路
48
6.9 辅路系统设计
49
6.10 行人和非机动车设施设计
50
6.11 公共交通设施设计
50
6.12 附属设施设计
51
7 互通式立体交叉线形设计
53
7.1 一般规定
53
7.2 主线横断面
53
7.3 主线平纵线形
54
7.4 匝道横断面
55
7.5 匝道平纵线形
57
7.6 匝道超高
60
7.7 匝道加宽
62
8 互通式立体交叉连接部设计
64
8.1 一般规定
64
8.2 变速车道设计
64
8.3 匝道端部出入口设计
71
8.4 分合流设计
74
8.5 辅助车道设计
77
8.6 集散车道设计
78
8.7 交织区设计
79
8.8 匝道端部平面交叉设计
81
9 地下立体交叉设计
82
9.1 一般规定
82
9.2 总体布置
82
9.3 线形设计
83
9.4 出人口连接部
83
9.5 附属设施
84
10 其他设施接入控制
85
10.1 停车区
85
10.2 专用联络道
85
11 分离式立体交叉设计
87
11.1 一般规定
87
11.2 形式选择
87
11.3 道路与道路交叉
89
11.4 道路与铁路、轨道交通交叉
90
12 立体交叉的改扩建
91
12.1 一般规定
91
12.2 基础资料
91
12.3 现状评价
92
12.4 改扩建方案
93
12.5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95
附录A 城市道路主体交叉规划流程
97
附录B 城市道路主体交叉设计流程
98
附录C 城市道路主体交叉方案评价
101
附录D 城市道路主体交叉交通安全性评价
102
本标准用词说明
107
引用标准名录
108
条文说明
109
1 总则
114
3 基本规定
115
3.1 一般规定
115
3.2 立体交叉分类
117
3.4 控制要素
118
3.5 交通量与服务水平
118
4 立体交叉形式
120
4.2 匝道基本形式
120
4.3 一般立体交叉形式
120
4.4 枢纽立体交叉形式
123
5 立体交叉规划
124
5.1 一般规定
124
5.2 道路与铁路及轨道交通立体交叉规划
128
5.5 立体交叉范围内其他设施规划
128
5.6 立体交叉群规划
128
6 立体交叉总体设计
129
6.4 问距控制
129
6.7 线路连续
129
7 互通式立体交叉线形设计
131
7.3 主线平纵线形
131
7.4 匝道横断面
131
7.5 匝道平纵线形
132
7.6 匝道超高
132
7.7 匝道加宽
132
8 互通式立体交叉连接部没计
133
8.3 匝道端部出入口设汁
133
8.4 分合流设计
133
8.7 交织区设计
134
11 分离式立体交叉设计
149
11.1 一般规定
149
11.2 形式选择
149
11.3 道路与道路交叉
150
11.4 道路与铁路、轨道交通交叉
151
12 立体交叉的改扩建
152
12.2 基础资料
152
12.3 现状评价
152
12.4 改扩建方案
152
12.5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153
图书评论
暂无相关数据
我也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