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服务资讯>地方资讯

浙江兰溪:保护利用传统村落出实招见实效

作者:张宇 发布时间:2024-07-24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人戴叔伦《兰溪棹歌》的诗句描绘出鱼米之乡兰溪美丽的江南风韵。浙江省兰溪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城古镇古村格局完整,拥有21个中国传统村落。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兰溪市诸葛村专题调研时,充分认可诸葛村整体保护成效。2022年,兰溪市入选全国首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名单。


近年来,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目标和要求,兰溪市以中央补助资金为“种子”,发挥地方配套资金杠杆作用,整合投入资金2.4亿元,用于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利用和发展,高质量推动全面乡村振兴与城乡共同富裕,探索形成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兰溪经验”。


上下联动聚合力 创建“新模式”


专班负责,推动共同参与。创新兰溪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体制机制,构建“1+3+N”的全民保护利用工作体系:即1个由市委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部门单位、团体协会、专业机构3方协作,原居民、专家学者、文史爱好者以及普通群众等N方力量汇集,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各个环节,自上而下形成“政府+社会参与”的共富共治良好氛围。


村为单位,实现保护共建共享。突破传统村落以“栋”为单位、单打独斗的修缮保护模式,将“小家”变“大家”,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群众自己想、自己说、自己干、自己管。诸葛村与村民签订古村落保护责任书,通过“一户一宅”置换出核心保护区传统建筑,归村集体统一使用,建立了政府主导、村集体管理、村民人人参与、公司化运作的新模式,形成“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是文保员”的“诸葛模式”。引进和引导村民创办民宿18家、农副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店铺50多家、餐饮店20多家,带动村民就近就业400多人,集体可支配收入从1995年不足10万元增长到现如今超过2000万元,旅游收益反哺村落保护,形成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民为基点,缔造良好保护氛围。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把传统村落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从“村”向“民”延伸,进一步增强全民保护意识,让村民当自家的“老工匠”。出台《古建筑认养实施细则》,按照“谁投资谁受益,产权不变、有偿使用”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古建筑开发和保护。


兰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黄桂梅告诉记者,为充分调动各方参与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的积极性,兰溪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涵盖企业家、专家学者、文博古玩爱好者、基层干部、普通群众等多元主体的51支共计558人的“百姓护宝团”,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各类业态267家,运营维护古建筑433处,成效显著。


因地制宜强内力 彰显“新作为”


活化赋能,焕发古建生机。在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采光、排水、地面铺设等基础设施,一批传统民居室内环境得到改善。例如,上戴村、垷坦村祠堂在原有格局的基础上,融合了图书室、文化礼堂、居民养老中心等公共服务功能,成为村民休闲交流的场所。姚村传统建筑通过内部装饰改造,租给从事书法等教学的文艺工作者,成为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的艺术平台。


“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这里游玩,就喜欢上这里的古建筑和古朴典雅的氛围。”在姚村一栋高大的古建筑里,来自外地的姑娘小陈轻声细语地向记者介绍说,她在这里开了一间叫“般念·心舍”的小店,涉及养生、美学、音乐等方面产品。说话间,她轻轻地敲起圆形的空灵鼓,清脆而绵长的鼓声便在古老的建筑里袅袅回旋开来。


文旅蓄能,助力乡村振兴。在业态准入的基础上,当地将空闲的古建筑变成学习传统文化的学堂、品味乡村美食的食堂、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药房等,焕发古村落新生机。例如,游埠镇通过修缮利用古街传统建筑,借助“摄影+美食”“文旅+美食”等载体,打响早茶街品。今年“五一”假期,该镇共接待游客24.15万人次,日峰值达到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500万元;国有公司经营性收入17.12万元,日均同比增长32%,商户户均同比增收2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关频道和网络渠道连续两日直播古镇旅游和美食实景,预估吸引超过2000万人次观看。


“我和朋友们慕名而来,今天早上6点多就到游埠古镇早市了,只为品尝这里的特色早茶。”在熙熙攘攘、香气扑鼻的游埠古街上,来自重庆的游客王先生告诉记者。


文创聚能,推动非遗传承。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通过培育特色线路、丰富旅游产品、设立体验基地等多种形式,走出拓展非遗实践方式、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的新路径,让旅游成为活化古村落的重要载体。


永昌街道通过“非遗+旅游”,充分挖掘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以李渔闲情偶寄式生活美学为主题,打造李渔风情街,不仅保留了传统糕点坊、打铁铺、老戏台等传统元素,还举办了汉服巡游走秀、戏曲歌舞、非遗手作展示、李渔读书会、时光音乐趴等活动吸引人气,为老街增添活力。


渡渎村发挥章懋等名人效应,以“文化+教育+旅游”为理念,流转、改造庆余堂等老建筑30多栋,打造了枫山智慧馆、文创生活馆、六艺馆、赏月轩等一批更具活力、更有吸引力的新兴业态和研学空间。


“我们村最高峰时每天过来开展研学活动的师生近千人,不仅给古村落带来了人气和生机,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渡渎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章娅军告诉记者。


联动发展添活力 提升“新质效”


跨村输出,实现模式共享。特色产业与特色文化的有效融合,推动了“诸葛模式”在芝堰村、渡渎村等一批传统村落成功应用。芝堰村延续诸葛村“整村保护”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代代花、乡土特产水米糕等,为村民增收创造新渠道。大力扶持民宿农家乐产业发展,与专业企业签约古村文旅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不断丰富休闲产品,强化度假产品供给。


跨区串联,城乡互动发展。在“一核三片区”的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总体格局指导下,以传统村落修缮、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乡村、风貌整治提升等项目建设为依托,培育出畲乡芳华厚伦方村、李渔故里夏李村、多彩洋港村等一批特色村落节点。以“绿道水系共联、人居环境共建、产业发展共惠、实施运营共生”的理念为思路,将散落的传统村落“珍珠”串点成线,形成了“游埠—诸葛”人文风情线、“黄店—女埠”民俗文化体验线、“马涧—梅江”特色农旅线三条特色风情线。以“节点+片区联动”发展为支撑,串接文体活动线路,带动周边村庄与区域良性互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态势。


跨市联动,创新共富途径。兰溪诸葛镇与建德大慈岩镇、龙游横山镇三地接壤交界,随着半小时交通网构建完成,交流日益密切,随之建立党建“共富联盟”,统筹旅游资源,推出旅游联票机制,以诸葛八卦村景区为起点,串联三地两个景区镇、八个景区(城)以及数十个中国传统村落,形成具有明清古韵的特色旅游路线。这些优质文旅资源预计每年将带来200余万人次的游客量。2023年,“明清古韵·浙硒莲盟”成为浙江省首个三地联创县域风貌区。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我们必须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兰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锦介绍说,兰溪市入选全国首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以来,坚持全域谋划、连片打造,把田园、水系、村落、建筑作为整体进行谋划、保护和建设,带动周边村、特色节点等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推进“诸葛模式”跨村输出、跨区联动、跨市互动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保护与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美美与共、与村民富裕同频共振的发展之路。


摘自 中国建设报公众号 2024.05.24 龚后雨 龚伊人


热点文章

最新文章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
100048
010-68799100
关注国标电子书库
关注国家标准建筑设计
关注国标平台
收藏成功!选择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