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活垃圾有效分类,是村镇建设行动中的一次“绿色革命”。在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指导下,山东省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新村党总支近年来树立抱团理念,以组织融合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发展,实现了“村合、人合、心合”,走出了一条“组织领分类、党员教分类、村民能分类”的党建引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路子。
沟东新村以“党员干部我先行,垃圾分类新时尚”为主题,推动全村党员积极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党员工作队,争当生活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宣传者、倡导者、组织者,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成为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新时尚”。
工作开展之初,沟东新村“两委”多次召开全村党员干部会议,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实践,“每月一次分类经验总结会、每周一次党员分类课、每日一次准确分类投放”慢慢成为全村党员干部的生活必修课。党员干部模范带头,极大地促进了工作开展。
伴随着沟东新村党员干部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调动村民积极性、组织村民开展分类工作提上议程。该村以优化组织体系为核心,构建“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新型组织链条,把党的领导贯穿垃圾分类、环境提升等各个方面,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联户”活动,从党员干部中择优选拔4名党员中心户,每名党员中心户服务30户至50户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层层督导,强化具体落实。
党员分类工作队利用亲友感情、熟人效应,分包左邻右舍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挨家挨户做工作、教知识、授技能,不厌其烦地将分类重要性传达给每一户家庭、每一位村民。遇到个别村民不理解、不支持,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动员工作,通过党员多次上门、村“两委”干部轮番上阵、书记带队入户的方法,用持之以恒的精神,将村民“要我分类”的思想转变成“我要分类”的行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取得成绩。
沟东新村实行督导员定时定点上门收集的工作模式,将村庄废弃养殖场原有闲置房屋改造成为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同时开展撤桶并点工作,将分散在村庄中的32个分类垃圾桶集中设置到集中收集点。从此,村庄没有了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生活垃圾桶,渐渐变得干净整洁,臭味和蚊蝇都少了很多。集中收集点配有两名分类督导员,每天早晚两个时段边收集、边检查,对村民分类行为指导督促,并对其分类结果进行记录和评分,作为各项“评议”的重要依据,有效提高了村民的分类参与率。
如何进一步引导群众,把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转化为常态化行为习惯?沟东新村深入探索“德者有得”机制,在村中设置“红黑榜”“曝光台”,成立村民信用管理小组,将垃圾分类、环境卫生作为道德评议的重要内容。村“两委”成员、村妇女主任和3名村代表组成评分小组,每月对全村村民进行1次随机抽查并打分。与此同时,沟东新村设置了一处“道德超市”,将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列入积分兑换项目,有效分类投放可获积分,用来在“道德超市”兑换商品。此举不但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热情,还大大降低了管理费用,真正用“小积分”解决了“大问题”。
农村厨房的食材,多数来源于农户的自家农田,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大量厨余垃圾。厨余垃圾有机物丰富、水分高、易腐烂,其性状和气味都会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沟东新村积极践行科学理念,通过对厨余垃圾进行发酵处理,实现变废为宝。厨余垃圾源头分类、就地无害化减量化以及资源化堆肥,都一步一步变成现实,极大地节约了分类运输和集中处置成本。
沟东新村通过党员干部的积极带头引领和精细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在“道德超市”积分兑换、尝试厨余垃圾就地堆肥等方式,不断提升村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水平,推动百姓观念转变,促进人居环境改善,为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奠定了基础。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1.08.27 吕文波 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