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国家好政策,我住不上新房,更别谈娶媳妇了!”湖北省安陆市巡店镇八里村村民李四安逢人就夸党和国家政策好。一度顶着贫困户的“帽子”,年近六旬的他此前一直单身。2016年,通过申请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支持,李四安获得3.5万元补助款,加上自筹部分,很快建成了新房。房子建好后,李四安变得勤快了,日子越过越好,还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消除草堂,情系万家。自2016年以来,安陆市通过多种途径,为2349个农村困难家庭消除了“草堂”,圆了安居梦。
从“忧居”到“优居” 危改圆了安居梦
天气晴好时,烟店镇余寨村村民陈义华会陪着87岁的老母亲晒太阳。这样的生活是从2016年安陆市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后才有的。
从年久失修的老旧土坯房搬到砖混结构新居,陈义华一家三口居住面积达到75平方米,虽说不大但功能齐全。在危房改造实施过程中,安陆市坚决把好两关口:一是面积关,人均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二是质量关,确保基础牢靠、水电入户以及厨厕配套、人畜分离。
为了把好政策送到最需要的农户那里,安陆市坚持三个全覆盖:危房摸排中,做到4类重点对象精准覆盖;对象比对中,做到有“私车、私房、公职、公司”的及时剔除;房屋认定中,对申报对象逐一上门入户鉴定,对改造完成的房屋逐一出具安全报告。从2016年开始,安陆市累计拨付专项补助资金5949.8万元,解决了2349户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当地还充分利用农村旧校舍、老粮库、废厂房等闲置资源,建成39处“幸福院”,供独居老人和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居住。
从“卡内”到“卡外” 多条途径解难题
农村危房改造帮助数千建档立卡贫困户圆了安居梦,过上小康生活。那么,“卡外”农户住房安全隐患如何化解?
袁家保是接官乡白岗村一般农户,家中房屋年久失修。由于不属于4类重点对象,袁家保无法享受相关政策。安陆市脱贫攻坚指挥部住房保障组(以下简称“市住房保障组”)工作人员实地查看后,发现其经济条件确实较差,如负债建房存在极大致贫风险,决定采取“防贫保”方式给予补贴,帮助其新建房屋。为防止此类“卡外”农户因房屋改造导致贫困,安陆市政府投入600万元,与“太平洋保险”签订合同,通过“防贫保”解决了191户家庭住房安全问题。
当地政府还投入260万元,与“人保财险”签订合同,解决了187户住房因灾转危农户的困局。2012年,严七曾享受过危房改造补贴。2019年,房子遭遇暴风雨后再成危房。“第二次申请不符合政策的,都纳入到‘综合财产保’范围。全镇像严七家这样的有16户,按照统一标准补助2万元。”巡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综合财产保”“防贫保”以及社会捐助、部门帮扶、政府资金等多条途径,安陆市解决了一批农村群众住房的“棘手”问题,让困难群众100%住上安全房。
从“政策”到“温情” 春风化雨润万家
2020年7月,洑水镇车站村村民侯华翠来到市住房保障组,给工作人员深深鞠躬。
她身患重症,虽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家庭条件极差,每年光吃药就要花费上万元。与前夫离婚后,法院判处位于城区一套50平方米的房屋归双方共同所有,但前夫一直住在里面,侯华翠不得不独自在村中的危房里生活。经研究,工作人员决定采用“防贫保”方式解决其住房困难。
在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安陆市既坚持国家方针政策不动摇,同时用活各类社会资源,巧妙化解困难群众住房难题。孛畈镇孛畈社区居民龙宽远住在山脚下,出行极不方便,车辆无法出入。当地干部多次上门劝其搬离,但老人以各种理由拒绝。
“只要你肯搬出来,其他问题我们想办法解决!”干部们多方协商,决定由社区解决用地问题,并发动乡贤捐赠了砂石料和水泥。
安陆市注重打好“温情牌”和“亲情牌”,做到“人、情、法”三结合。王义贞镇杨港村村民王世见夫妇一直住在上世纪60年代的土坯房里,附近有大儿子和小儿子的小楼房。由于婆媳关系不好,两代人始终没能同住。根据政策规定,子女有新房,他们便不能享受危房改造政策。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劝子女接纳父母,均无功而返。
得知这一情况后,市住房保障组连同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两子同意共同出资3万元建新房,老人居住安全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1.06.25 彭余葆 叶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