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垃圾兑换银行”
30斤废旧纸箱换一捆卫生纸,6斤塑料换5支铅笔,10斤废铁换10本作业本……近日,记者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黄岗山垦殖场炎岭村的“垃圾兑换银行”看到一张垃圾兑换物品换算表,上面清晰地标明了农村常见可回收物及其可以兑换的物品,并注明“有害垃圾可以兑换成商品或代金券”。村民肖群华是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天上午负责在“垃圾兑换银行”值守,接待前来兑换的村民,核定数量,做好登记工作,并叮嘱村民在兑换回收记录本上签字确认。肖群华介绍说,“垃圾兑换银行”里的商品都是村民常用的,所以很受欢迎,村民的分类热情很高。
2018年,宜丰县城区与农村同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垃圾兑换银行”就是该县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具体举措之一。2019年8月,宜丰县被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确定为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工作试点。
炎岭村是宜丰县2018年确定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试点村。该村共有362户、1209人,目前已投入资金35万元,建设垃圾分类收集亭8个、“垃圾兑换银行”1个,配置了四分类桶8套、户外两分类桶20套、两分类果壳箱102个、农户家庭两分类桶166套,覆盖228户,覆盖率63%。
庙前村是宜丰县2019年确定的试点村。该村共有165户、618人,目前已投入资金7.5万元,建设垃圾分类收集亭3个、“垃圾兑换银行”1个,配置了四分类桶3套、户外两分类桶18套、两分类果壳箱20个、农户家庭两分类桶165套,覆盖165户,覆盖率100%。
市场化运营助力垃圾分类
宜丰县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选择专业的服务企业在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试点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源头分类投放。该县采取农户初分和保洁员二次细分分类办法,将能卖钱的卖掉、有毒的单独放。同时,为农户配置两个统一外观、规格及标识的垃圾分类收集桶,用于投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垃圾分类运输。该县按照源头分类投放和终端分类处理无缝衔接的要求,建立健全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分类运输设施,要求运输工具要与前端垃圾分类方式相匹配,并根据所运输的生活垃圾种类,匹配不同的外观和标识,实行密闭运输。
垃圾分类处理。该县对分类的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可回收物进入再生资源回收系统;有毒有害垃圾(农药瓶、农药袋、废荧光灯管等)存放到“垃圾兑换银行”,密闭运输到该县有害垃圾存放场,交由有资质的企业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厨余垃圾由农户采取沤肥方式分散或集中处理;其他垃圾按“户分、企业收运、县处理”的模式,统一运至该县生活垃圾中转总站后,再运至焚烧发电厂处理。
建立垃圾回收体系。该县推进垃圾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衔接,探索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提供回收种类、价格、方式等信息。建立垃圾换商品的激励机制,建设“垃圾兑换银行”,对可回收物或有毒有害垃圾实行有偿兑换,增强村民的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
因地制宜 稳步推广
目前,宜丰县已投入资金约5000万元用于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全县16个乡镇(场)共有232个村,其中有128个村基本开展了垃圾分类,建设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配置了四分类桶和宣传栏等。乡镇(场)、村重视垃圾分类设备的配置,已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224个,建设了垃圾兑换银行55个,发放户内、户外垃圾桶25138个,保障了源头垃圾分类。其中,已发放户分类桶的有62个村、农户13257户,覆盖率约29%。同时,该县落实第三方公司负责清运生活垃圾,农村投放垃圾收运车辆26辆,建立了“户分、企业收运、县处理”的模式。宜丰县垃圾中转总站、宜丰县有害垃圾存放场、宜丰县建筑垃圾处置厂、宜丰县大件垃圾暂放场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县与上高县共同建成海创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19年3月投入使用,全县所有其他垃圾采取直运和转运相结合的方式运往该垃圾焚烧厂。
宜丰县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县垃圾分类管理中心负责人易军洪表示,下一步,宜丰县将打造炎岭村、庙前村等美丽乡村的垃圾分类示范点,在巩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细做实,因地制宜、稳步推广。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0.09.02 记者 胡春明 尚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