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发展,发展才能实现脱贫攻坚。”近几年来,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实际行动,聚焦问题短板,投入真情实感,让群众从“安居”到“宜居”,提升了生活品质,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扶贫见实效 驻村暖人心
2016年以前,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绥东镇东胜村是一个垃圾随处堆放、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收入低的贫困村。通过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村扶贫工作队4年的真情帮扶,东胜村演绎了一个贫困村的美丽“蝶变”。
2016年,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始定点帮扶绥滨县绥东镇东胜村,抽调了精兵强将组建驻村工作队。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摸准实际情况,谋划脱贫事宜,制定脱贫措施,全力帮助东胜村走出贫困的泥潭。
东胜村地理位置偏远,村内路没有实现硬化,“出行难”成为困扰村民的头疼事。工作队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上报,厅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和专家实地到村调研,为东胜村编制了道路修整专项规划,并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终于在短期内改造完成了村内路8.1公里。2018年,工作队为东胜村铺设人行步道2600延米,安装步道板砖3万块和500多米的铁艺栅栏。2019年,针对农产品运输的堵点、难点问题,工作队帮助东胜村争取扶贫专项资金近50万元,维修1900延米的田间路,村民告别了“泥巴路”,生产条件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针对东胜村没有垃圾箱、生活垃圾乱倒的问题,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协调资金10余万元,为东胜村建设了闪蒸矿化垃圾处理站,垃圾处理站可供周边五六个村屯共同使用。垃圾处理站建成后,垃圾清扫回收方面仍然存在短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协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捐赠了两台垃圾清扫车,协调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投放了160个分类垃圾箱,形成了“分类、收集、转运、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绥滨县地处黑、松两江交汇的三角洲地带,地下水铁、锰严重超标,各村饮水多用锰砂过滤。为了让村民喝上安全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挥行业优势,协调省规划院为东胜村编制村庄建设规划,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东胜村找问题、测水质、定措施,帮助东胜村更换了13吨自来水过滤锰砂和部分供水设备,定期派人对水质进行检测和设备维护,村民饮用水达到了国家标准。争取省级资金300万元,新建了2600米的路边沟,安装了20盏太阳能路灯,新建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动员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协会及社会各界捐款,再次投入5.5万元安装28盏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出行。
为了让贫困群众彻底拔掉穷根、增收致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东胜村产业项目发展作为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全力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派专人多次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东胜村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将林下养殖作为扶贫产业的重要途径,争取省级扶贫专项资金40余万元用于养鸡场建设。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聘请专家到东胜村开展专场培训,通过网络等途径随时更新养殖技术。林下养鸡产业如期落地后,为贫困户累计增收3.7万元。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定点帮扶以来,先后为东胜村投入资金43.5万元、改造危房27户,贫困群众全部住上了安全房。
4年的时间,东胜村村民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达标水、住上了安全房,还有了致富的产业,足不出村就可以有活干、有钱赚。2020年5月23日,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春青一行再次来到东胜村,看望村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杨春青实地查看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队工作生活环境,深入了解脱贫攻坚、帮扶措施、产业项目等情况。杨春青要求,驻村工作队要因地制宜找出适合村情实际的致富路子,积极发展“棚室经济”,将大棚效益发挥到最大化。探索将“积分制”引入乡村治理工作中,通过对村务、党建等方面进行量化积分,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以“小积分”推动乡村“大治理”,总结经验,制定措施,打造可推广的乡村事务管理新模式,为帮扶村留下一个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将基层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及时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让党的政策扎根到基层,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坚守为民初心 破解棚改难题
哈尔滨市道外区东棵街先锋路棚户区此前危房残破、街窄巷堵、污水横流,成为一处“城市疮疤”。作为哈尔滨东部出城口较大规模的集中连片棚户区,区域内老旧危房集中,道路、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破损严重,卫生条件差,火灾隐患大,群众要求整体搬迁改造的意愿十分强烈。
“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来办,切实改善居住条件,建设好美丽家园。”2019年6月18日,省委书记张庆伟深入哈尔滨市棚户区调研时语重心长地说。他强调,要坚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个“硬道理”,坚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条件这个“底线”,把棚户区改造作为“硬任务”,要求哈尔滨市三年内完成主城区内棚户区改造,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东棵街北区棚户区改造现场指挥部在基层工作组成立12个党支部,对一些特困家庭和残疾、孤寡老人等推行“爱心定制”服务。党员服务队根据居民不同情况,提供陪同办理房改、交房验收、签订协议等服务,并且组织党员帮忙搬家。
2019年7月31日,随着棚改项目范围内最后一处被征收房屋的拆除,哈尔滨市东棵街北区棚改项目实现全面净地,1737户居民全部签约搬离,该项目从征收搬迁到净地仅用20天。138名党员夜以继日、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房屋征收面积10.93万平方米、1100余户居民的征拆任务,预计节省征收资金5.6亿元。
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哈尔滨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四环以内主城区棚户区改造。2019年,改造以城市中心区和主干街路沿线区域为重点;2020年,以影响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区域为重点;2021年年底前,重点推进剩余的城市边缘区等棚户区改造。今年,哈尔滨市启动实施32个棚改项目,涉及1.1万户,征收房屋面积85万平方米。
杨春青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总体定位是“为百姓排忧解难,为城市强筋壮骨”,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要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放在自己的心上,当成是自己的事情来办,让群众从“安居”到“宜居”,不断提升生活品质;着力推进“建住房、打基础、强管理、改面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0.07.03 郭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