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消息传来——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建设的贵州省将军山医院(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已于2月12日建成移交。
在这场与疫魔的竞速中,贵州建设者们仅用十几天时间拆旧建新,在原贵阳市肺科医院旧院区之上,兴建起一座与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一样高标准的传染病医院。而正常情况下,建设这样规模的医院,至少需要3个月工期。
将军山医院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415个床位,面对如此大体量的建筑工程,由2000多人组成的施工队伍夜以继日不停赶工,争分夺秒,展开一场与时间竞速的较量。
高效联动几十个 工种穿插作业
参照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模式,将军山医院建设的技术难度并不是太大。但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工程设计、物资采购、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室内装修等各环节,涉及到主体厂房、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网络、采暖通风、空气调节、消防、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医疗物资等各方面。所以,工程建设最难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统筹各方资源,协同各方同步运作,既要保证高质量建设,又要保证按期完工。
以央企、国企为主力军的建设单位迅速集结人力和设备,凝聚共识、高效联动,宛如一个战壕的战友。
“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边调整,几十个工种穿插作业。” 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办主任郭松说,从1月28日完成原房拆除,2月3日完成土建基础,2月9日集装箱安装及设施进入收尾阶段,通过24小时不间断施工,为将军山医院顺利移交打下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于项目改造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对消防验收工作进行督办,指派省检测中心安排10名技术人员进驻该项目,提供现场服务。
24小时驻场设计 每道工序多边沟通
工程建设,设计为先。贵阳市建筑设计院作为勘查设计方,奋勇逆行,主动请战。
虽然有了武汉火神山医院的简单设计资料,但仍需要根据贵阳地形地貌和水源实际情况,重新对设计图纸进行优化改进。设计图纸的及时性和正确性直接影响施工进度,而贵阳市建筑设计院40名设计师只用了一天多时间便完成现场勘查及各专业方案设计。
该院总经理俞明江自豪地说:“在医院设计的规范性和先进性方面,将军山并不落后火神山。”
由于将军山医院建设是一项多边工程,有时候施工现场会出现突发情况,甚至来不及看图纸。贵阳市建筑设计院24小时驻场设计,确保每道工序、每个技术节点,都有专人提前与施工方进行交流。
“所有的参建单位不再是串联关系,而是并联关系,大家要一起往前。”俞明江说。
蹲点省外厂家采购 统筹省内外物资
“大年初三(1月27日)下午接到的通知,当晚9点多钟看完现场后,12点钟大型机械就进场了”。贵阳市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苏说,需要平整好的施工场地原有8520平方米老楼房,他们仅用23小时就全部拆除并清运完毕,还火速建好了360多平方米的临时指挥所。
初四下午5点,市政建设公司55名职工和临时召集的45名农民工集结完毕,就等着设计图纸出炉,好甩开膀子加油干。
“当晚10点,当所有图纸出来后,我们打开一看,脑袋就大了。”李苏说,几乎所有的材料都需要从省外采购,工期这么紧,难度可想而知。
1月30日,由廖国凯和文翰二位同志组成的物资采购组,主动请缨奔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驻厂蹲点采购物资。“必须在现场守着,因为一离开,这个货就不一定是你的了。”廖国凯说,他们需要采购集装箱868个、侧板35000平方米、单开门849套、双开门352套。这些物资全部发回贵阳,需要17.5米大货车装120车。
精确到点 全程把控工程质量
“应急工程的现场施工,设计变更会比较多,所以我们把监理进度计划,精确到以小时来计算,全程跟踪施工质量安全。”作为项目监理单位,自1月29日起,贵州黔水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吴根牛便带领20名一线监理人员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吃饭时候坐一坐,站得腰都疼。”
他们的信念只有一个,早日完工,战胜疫情。
吴根牛说,整个工期都在抢时间,监理这一块决不能拖后腿。20名监理人员24小时两班轮值,无论是混凝土浇灌、钢结构吊装,还是室外总管网,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点他们都必须走到,全程把控施工质量并做好记录,有问题随时解决。
“在平时,上一道工序没有验收合格是不允许下一道工序验收的。但这是特殊项目,按照常规工程验收肯定不现实,所以我们只能改为过程验收,但工程质量还是有保障的。”
这里,以分秒计
2月8日,正月十五。下午五时的将军山医院,料峭的春寒,清冽的冷风,全部无声的融化在工程项目火热的建设现场。
赶来支援的中建四局在与时间赛跑,临危受命的他们,在短短6小时内,便迅速集结100余名来自贵阳、遵义、安顺、毕节等地的工人奔赴项目现场。
作为贵州省“建筑医院”,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院长李新刚也在现场巡查。该中心拥有贵州省最权威的检测技术能力,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中,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建筑进行监测及检测鉴定工作。现场有10名干部职工参与管道地基承载力检测和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等,并完成了土工布、砌块、水泥、砂等材料取样。
“我的人不能等,一等就散了。”人狠话不多的杨师傅来自中铁二局的云南新中安公司,他一个劲儿的催着施工员要图纸,“天气太冷了,万一工人闲下来就会冷的待不住。”
还有正在给工头们分配风管和吊顶安装的市政公司项目施工员小傅。小伙子沟通能力特别强,“两个人上厕所都要在一起”,翻译过来就是“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工作。”话虽然很土,但工人师傅们能理解,207间吊顶任务很快分配完毕。
还有电力、水务、安防、广电……参与建设的单位太多、分工交杂。有一分力,出一分力。不管是重大还是辅助的贡献,大家都在努力地履行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
匆匆的脚步,泥泞的土路,轰鸣的机器,鼎沸的人声,在乱而有序的现场,大家都在各司其责。
这里,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只有以分秒计的“极限冲刺”。
摘自 中国建设新闻网 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