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与疫情的极限竞速中,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应急医院拔地而起——火神山医院1月25日开工至2月2日完工,历时9天;雷神山医院1月26日开工至2月8日交付使用,历时15天,为患者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标准是速度的前提。传染病医院及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标准,为工程快速高质量建设提供了参照和依据。为全力支持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政府机构公开发布的标准,系统梳理了传染病医院相关标准文件19项、以及装配式建筑标准文件5大类、49项,为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单位提供了及时且详实的技术参照。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专家通过长期住宅排水系统卫生安全性能研究,向公众温馨提示:排水系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渠道,而水封是保障室内环境不被排水系统内有害物质侵害的最后屏障。
为帮助公众更全面的检查住宅排水系统的安全隐患,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专家解释了因水封损失而导致“反臭”问题的危害,详细介绍了检查住宅排水系统的三步骤。在“检查确认排水器具是否有水封”这一步骤中,专家指出要重点查排水管、查地漏、查有浴缸的卫生间;在“检查水封是否有效”这一步骤中,专家给出了“注水检测”的操作方法;在“隔离污染源”这一步骤中,专家提醒要及时消毒、避免对外排风。针对厨房、卫生间“反臭”问题,专家还给出了塑料袋装水封堵、胶带完全覆盖封严等窍门,帮助公众在疫情期间更科学地检查排水系统隐患、确保居家健康。

医院建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扮演至关重要角色,其抵抗传染病疫情的能力建设,对于有效启动应急响应体系、及时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减轻疫情危害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医疗科研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海宇等多位专家近日积极参与审查《呼吸类临时传染病医院设计导则(试行)》,杨海宇院长专门撰文,呼吁行业深度思考医院设计的“抗疫设计”。当前,综合医院由于在规划与设计时很少考虑传染病专科治疗功能,极易因医院硬件设施无法满足传染病医院感控要求,而造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不到位的问题。为此,杨海宇院长建议在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植入一个新的硬性指标,即医院抗疫建设标准,同时编制一个相对应的医院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评价因子,即医院建筑的“抗疫设计”,建议在医院建设前期工作中落实“抗疫设计”目标和内容,使其成为医院策划、论证、设计、建造、验收、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标准与规范,满足社会对医院医疗功能的正常需求,实现医院“平战结合”、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的期盼。
结合多年来医院建筑规划设计的实践,杨海宇院长提出了“建设传染病大型专科性综合医院”、“在综合医院建设适度规模的传染病诊疗区”、“预留应急场地,配置野战医院模组”、“修订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形成综合医院建设抗疫标准”等四条具体建议,为今后新建和改扩建综合医院建设项目提供“抗疫设计”的解决方案。

更多资讯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