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服务资讯>地方资讯

设施先行 执法必严——厦门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纪实(下)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1-19

  

  前中末端齐发力构建完整分类体系

  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垃圾分类环环相扣,全过程都离不开硬件设施设备的保障。福建省厦门市坚持前端、中端、后端一起抓,努力构建完整闭环的全程生活垃圾分类体系。

  厦门市垃圾分类中心主任黄全能说,如果前端实现有效分类,运输和处理环节却出现“先分后混”“跑冒滴漏”“混装混运”等问题,会打击居民参与这项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导致垃圾分类前功尽弃。厦门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设施先行,后端倒逼前端,夯实硬件保障,构建完整分类体系。

  在投放环节,编制《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设备导则》,对小区、公共机构等生活垃圾投放点设置进行规范,各点责任人最大限度减少投放点,因地制宜设置分类桶、配套洗手池等人性化设施。

  在运输环节,厨余垃圾一开始就采取“定点收集、桶车对接、公交化运输”的方式。其他垃圾正参照厨余垃圾转运方式推行直运,目前已完成60%,2020年全面实现直运。有害垃圾采用专车定期定点收运。

  在处置环节,厨余垃圾正在运行的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700吨;正在改造的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600吨,预计2020年完成改造;2020年还将开工一座处理厂,日处理能力750吨;同时,市公安系统等单位正试点“生物汽化技术”源头处理厨余垃圾。餐厨垃圾正在运行的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500吨;2020年将开工一座,日处理能力400吨。其他垃圾正在运行的焚烧处理厂4座,日处理能力2850吨;2020年将开工一座,日处理能力1500吨。有害垃圾利用建成的工业固废处置中心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置(年处置能力4.65万吨);正在推动由国企主导、统筹市场资源建立可回收物收运利用体系,以最大限度地规范市场和资源化利用。

  由于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程全程分类,处理效益明显。相较以往不分类的焚烧方式,吨垃圾焚烧发电量从分类前350度提高到450度。同时由于烟气处理难度下降,成本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互联网﹢垃圾分类”

  厦门市还把智慧管理作为确保各类垃圾直运到位的重要手段。当地垃圾分类运输车辆均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管控平台可实时监控,可查询有害垃圾车辆历史运行轨迹,确认是否运到指定末端处理厂,避免危害生态环境。

  厦门市思明区前埔北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搭建“互联网﹢垃圾分类”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社区分为5大网格、20小格,以社区书记、主任为总网格长,设有5名分网格长、20名网格员,辖内所有居民住宅楼、单位、商家店面、公共场所等均纳入社区网格范围,强化责任到人,细化服务管理,实现一人一格、一专多能、一站服务。网格员每日开展日常巡查,直接对接督导员,做到点对点、人对人。网格员对其所负责的区域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查看,能自己马上处理的及时解决,不能处理的联系相关人员协调解决,以便顺利开展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前埔北社区每月定期召开社区网格员工作例会,监督网格员日常是否下点巡查、是否及时处理问题或向垃圾分类专职人员反馈,并将网格员的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前埔北社区党委书记陈建萍介绍说,社区每个垃圾投放点位都设有二维码及监控设备。采用“一户一码”,每位居民都有一个“绿色账号”,社区居民通过每日投放垃圾以及主动给督导员抽检就能获得相应积分。借助点位高清监控系统溯源,依托源头取证曝光执法试点工作,强化执法力度。对小区里屡次违反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的个人及商家,做好取证工作后上报执法部门,开具责令整改通知单或处罚单,在辖区内通过各类新媒体宣传平台曝光。明发花园小区某教师因混投垃圾导致小区暗访检查成绩差,通过监控后台溯源取证后,上报执法部门并对其开具处罚单,由教育系统在全区进行通报批评。

  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

  按照“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的立法思路,2017年厦门颁布实施全国首部生活垃圾分类法规——《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着眼于全链条管理、全过程控制,并与厦门现行的垃圾处理政策、规划与技术相衔接,对每个环节进行具体规定,明确各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建立管理责任人制度、举报奖励制度、信用监管制度等,以法制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运行。

  在立法的同时,厦门还配套出台《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办法》、《厦门市大件垃圾管理办法》、《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考评办法》、《厦门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16项配套制度,为依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实行后,厦门组织对《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操作指南》进行修订,并计划出台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导则,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街(镇)(小区、单位)标准,垃圾分类管理考评办法等。

  对于垃圾不分类或随意投放行为,前期以劝导教育为主,如果在限定期限内拒不改正,或改正不到位,单位或者个人都将收到垃圾分类罚单,多次违规者将纳入信用黑名单。此外,厦门还通过组织专项考评,随机抽取区域进行检查,同时采取明察、暗访、逐层检查等检查方式,并将考评成绩与相关单位年终绩效挂钩。

  2019年7月6日,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大会召开以后,厦门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在思明区仙阁里小区,一家水果店因乱扔垃圾且拒不整改,收到了城管执法部门发出的全市第一张1000元的个人罚单。8月初,执法部门接到市民投诉一家公司混装混运垃圾后,经调查取证,对该企业处以1.9万元罚款。8月5日,思明区城市管理局莲前中队在巡查中发现李某在嘉盛豪园十号门门口未按规定投放生活垃圾,执法人员到现场纠正并开具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对其罚款50元。8月8日,湖里区城市管理局禾山中队对坂上社沿街店面不落实垃圾分类的行为开具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4份,罚款200元,同时对当事人进行垃圾分类法规和相关知识宣传。

  2019年,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对违反《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共开具1653份执法文书,实施行政处罚1135起,通过媒体对典型案例进行曝光,有效震慑、教育了一批不遵守《办法》相关规定的当事人。

  黄全能告诉记者,严格落实考评执法是厦门垃圾分类的又一个成功经验。厦门实施常态化督导考评,实行周调度、月例会、现场协调会等制度,及时协调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问题,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议”;建立完善暗访督察、第三方考评、专业考评等机制,每月在《厦门日报》等新闻媒体、微信平台公布考评结果排名,加大曝光力度,并将各区的季度考核结果直接通报给各区政府主要领导。年终将考评结果以2%的权重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层层传导压力。

  黄全能说,处罚不是最终目的,只有居民的观念转过来了,切实增强市民参与分类的自觉,形成习惯,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一件简单的事,这项工作才可持续。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0.01.17 记者 胡春明

热点文章

最新文章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
100048
010-68799100
关注国标电子书库
关注国家标准建筑设计
关注国标平台
收藏成功!选择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