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底,全程电子化平台建设将全面完成。这意味着今后企业在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时,可以真正实现乘‘云’办事,不出门就可以通过平台完成整个审批流程,让企业办证‘一趟都不跑’,将大大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贵州省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日前介绍说。
据了解,2018年8月,贵阳启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围绕如何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这一主题,贵阳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以改进工作方法为重点、以精简审批事项为核心,全力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智慧化”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作为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改革试点,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结合正在推进的“一趟都不跑、一次就办成”改革,创新建设“淘政务”平台。企业只需在平台上点击“我要办理工程建设项目”或者“工程建设项目”图标,就可以进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通过全程电子化方式进行申报。针对单个事项,企业还可以从“淘政务”的“证照直办”版块中直接点击证照图片,进入证照申报界面,进行全程电子化申报。以前需要纸质材料盖章签字的,现在均采取电子签名签章方式,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原件材料,企业无需再到政务服务大厅窗口提交纸质材料。
“下一步,我们还将充分利用正在建设的‘E端查询’和‘E程监督’系统实现全程电子化办理,服务对象可以随时在网上查看审批环节、涉及的部门和办证人员等信息。系统还设置了预警和超时报警功能,确保审批人员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申批。”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说。
利用互联网优势,贵阳将涉及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各部门的多个审批事项有效串联(并联),将所有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全部列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立跨部门、无障碍、全覆盖的信息互通协作体系。目前,已搭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平台,把涉及33个行政审批部门的90个审批事项前置在系统中。同时,建成集“电子证照库、中介成果库、电子身份识别库”等为一体的审批数据库。
“各部门依照工作职能通过系统建立了工作联系网络,打通彼此间的审批门槛和数据壁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同时,打通市与区(县)间、区与县之间的政务数据通道,这切实解决了办事慢、办事难的痛点,大大优化了审批服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贵阳将逐步建成集“电子签章支撑网上申报材料、电子证照支撑本地证照重复使用、中介服务网上服务大厅支撑中介成果重复使用”为一体的全数据要件库。
据介绍,贵阳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介网上服务大厅,实现了业主单位与中介服务机构网上签约、成果审查及审批单位在线审批等功能。中介机构相关成果可通过系统直接推送至审批单位审查,审查确认一经生效,立即会在所关联审批事项的“引用多评合一成果”栏目中自动生成。同时,将监理、勘察、设计、造价、测绘、质量检测、招标代理、环境评价等服务机构纳入诚信评价范围,从违法记录、违规记录、履约能力、履约情况4个方面通过系统采集中介机构信用指标,并自动生成诚信评价报告。业主单位可通过系统实时查看中介服务机构的诚信评分和诚信积分,方便选择服务好、效率高的中介服务机构。
针对市政公用管线运行管理属于不同单位管理、长期处于相对独立状态,导致施工中重复开挖建设现象普遍,影响百姓生产生活的问题,贵阳将供电、燃气、热力、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础管线设计实施纳入施工图设计审查及审批流程管理体系,不断规范城市管线建设。
近期,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两个小区供水接入相关事宜提前统筹协调,将管道原长约5公里、造价约3500万元和原长约10.3公里、造价约8000万元的两个设计方案,整合为一个双方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设长约11.7公里管道的项目,并结合交通情况,提前避开交通压力较大区域,顺利推进施工。
贵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改革后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管线建设协调服务前置到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策划阶段,通过信息共享模式提前发现施工预留空间不足问题;通过共同发布设计执行文件、施工图审查内容、审查标准的方式,进一步规范管线施工图技术审查流程;通过项目联合指导解决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管线接入信息共享的问题,降低既有管线破坏率;通过管线综合协调解决重复建设和交叉施工的问题,减少资源浪费,缓解交通压力等;加强市政公用基础管线竣工测量工作,实时动态更新地下管线信息。
截至目前,贵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共受理市政公用管线申报事项146项,其中,协调办结事项103项,包含住宅项目用电、用气等接入申请及部分市政公用管线改扩建项目。通过系统协调,相关部门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达到了统筹管理的目的。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9.12.17 记者 林石 通讯员 罗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