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在北京举办的“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青海省湟中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湟中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近年来脱贫攻坚成效越来越显著,顺利地摘掉贫困帽,离不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鼎力支持。
湟中县属省会西宁市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总面积24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01万,户籍人口48.17万,有回、藏、土、蒙等24个少数民族。
2001年,湟中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被国务院列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过多轮精准识别、数据比对,全县共有贫困村15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27户、29092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44.8%、全省的5.47%,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主体责任
按照中央扶贫工作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2012年开始定点帮扶青海省湟中县等4个县(市)。部挂职扶贫干部、湟中县副县长王磊告诉记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高度重视对湟中县的定点扶贫,部领导多次深入当地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和县里共同研究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和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29项帮扶计划,在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帮扶工作。
健全帮扶机制 凝聚各方力量
记者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断创新帮扶机制,将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位和社团党委全部纳入部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范围,动员全行业全系统力量,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同时,采用“1+1+1”的模式,即由1个机关司局牵头,1个直属单位、1个社团组成定点县帮扶工作组。湟中县帮扶工作组由部标准定额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组成。组团帮扶大大加强了定点县帮扶力量,行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一批帮扶举措落实见效。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力帮扶下,湟中县脱贫攻坚的步子越迈越大。
激发内生动力 共同缔造未来
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湟中县上新庄镇黑城村确定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村,引导村民从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小事实事做起,以农村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构建“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协商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一年来的帮扶,黑城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和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激发了村民主人翁精神和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极大地改善了村庄居住环境,实实在在地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黑城村村委会主任徐金盛告诉记者,现在全村村民的干劲越来越高,村容村貌变化越来越大,村庄道路、给水排水管网、村史馆、燃气管网入户等项目均已完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捐建的装配式超低能耗公厕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今年,湟中县进一步扩大“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范围,在13个村庄推广“共同缔造”理念方法,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后续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示范。
王磊介绍说,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湟中县15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954户、2856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年初的13.7%降至0.23%。2018年年底,经省级检查,全县贫困村退出率达100%,群众认可度达99.9%。2019年5月15日,青海省政府发布公告,同意湟中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9.10.17 记者 龚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