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第28届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拉开帷幕。记者日前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全国100多座城市同步开启2019年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分别围绕主题开展节水在社区、节水在校园、节水在公建、节水在企业、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开放日等宣传活动。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人民健康福祉。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年平均缺水量高达500多亿立方米。目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标志着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站在了新的起点、迎来了新的机遇。
几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提高城市用水效率、转变理念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全国城市年度节约用水量约为65亿立方米,约占年度城市供水总量的11%;城市年度用水总量占全国用水总量的10%,用水效率高于农业用水及城市建成区外其他工业用水;近5年来,全国有25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约占国家节水型城市总数的32%……
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系统以及北京、上海、宁波等各城市近年来在节水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这些成绩就是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结果。
其中,作为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特大型城市,北京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和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城市发展原则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深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使节水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通过“推行工业‘三高’企业退出生产,推进节水技术改造,鼓励再生水利用;强化对生活用水管理,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和设备;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并出台节能减排补贴政策;发展园林绿化水肥一体化、智能喷灌、滴灌和痕量灌溉等节水技术;在公共机构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雨水收集利用,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景观环境用水等用途”等,取得了显著节水成效,5年内累计节水量达5.29亿立方米。
宁波市一直把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摆在重要位置,从“生态”“经济”“民生”这三本账入手,通过采取“科学布局供水基础工程,探索水资源‘二次分配’;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旧管改造工程,积极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大力推广雨水利用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法规制度,严格落实制度管理,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分质供水,积极探索非常规水源利用,实施推进水资源从增加供给向需求管理转变,并全面强化水资源保护,拓展节约用水空间”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大力推进节水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水资源基础和保障。
上海市通过完善节水法律法规、创新节水管理机制、夯实节水管理基础、推进科技节水等措施,逐步形成了全社会、全行业、全覆盖、全过程的节约用水管理体系。通过采取“不断优化城市用水节水产业结构,不断健全城市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开展计划用水管理及工业企业、城市生活节水技术改造”等措施,形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新局面。
杭州市通过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五水共治”,落实“进一步加大计划用水管理力度,继续强化高耗水行业节水管理,落实三个‘必须’(高耗水生产企业必须实施中水回用,高污染生产企业必须实施中水回用,年用水20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户必须实施中水回用),推进中水回用合作模式,加强中水回用设施检查,创新节水体检,并进一步深化节水宣传工作”等各项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京市则以计划管理为龙头、以水价水费为杠杆、以节水创建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根本,通过“科学制订用水计划,做好计划下达管理工作;做好节水计划申请受理工作,细致服务用户;严格管理,依法依规征收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水费;开展节水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节水载体创建力度;积极引导、推广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大力推进用水核查、用水审计等第三方专业服务和水平衡测试工作;推进合同节水试点项目”等,使城市节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9.05.14 记者 刘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