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公园的公益性?确保公园姓“公”,让公园切实发挥“园”的功能。在9月25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高层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城市市长等围绕“公园•生态•生活”的主题,热议当前我国在城市公园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未来发展之路。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张小宏认为,当代城市公园呈现生态、开放、综合的发展特点,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社会生活的载体,也可以成为城市发展动力。他提出,今后除特殊情况外,城市公园都应免费开放。特别是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公园未落实免费开放的,要说明理由。
针对我国城市公园存在的公园不姓“公”、公园不成“园”的问题,张小宏认为,下一步城市公园建设管理工作应在6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让城市公园更加亲民便民惠民。一要巩固整治成果,强化后续监督,杜绝公园内的私人会所;二要实施敞园工程,扩大免费开放成果,拆除围墙让市民方便进出;三要建设生态公园,修复城市山体、水体、废弃地,提升公园“海绵体”功能,营造自然植物景观;四要确保公园投入,保证城市公园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五要强化运行维护,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加快养护市场化步伐;六要完善硬件设施,提供便民服务,鼓励公众参与,提高服务水平。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5.09.29 记者 韩戴男 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