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服务资讯>行业资讯

数字城管专业学组2014年度工作总结和2015年度工作计划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6

  

  2014年,数字城管学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  依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工作简则,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宣贯标准规范,大力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迈向了新台阶。

  一、2014年度工作总结

  (一)数字城管标准编制

    近些年来,为全面规范数字城管模式的建设和运行,数字城管学组致力于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订,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总结探索运行中的经验教训,先后编制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标准”,共分为九个子标准。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标准”在全国“数字城管”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全面推广和应用,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按照“数字城管”的系列标准进行管理的城市,城市环境秩序明显得到改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业内人士指出,“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构合理,内容全面,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指导性,达到目前国外大都市管理的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数字城管”建设和运行体系的一项空白,实现了城市管理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共享,推广应用以来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等九项体系标准相互作用协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标准。

  去年经过学组积极协调和参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3部分 地理编码》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4部分 绩效评价》两个标准列为当年国家标准编制计划。

  2014年1月17日,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数字城管学组在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召开《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3部分:地理编码》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4部分:绩效评价》国家标准制订工作讨论会议。会上介绍了前期向全国开展问卷调查和整理汇总相关标准资料的情况。与会人员分别在会上对本标准制订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包括标准范围、标准内容、使用对象、章节结构等。会议进一步细化了标准制订内容、标准编制组成员分工和制订工作时间进度。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标准编写组内部人员分组与任务分工,另外还讨论了标准编制的经费问题与编写时间进度。

  2014年4月23日至24日,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数字城管学组在北京召开《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3部分:地理编码》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4部分:绩效评价》国家标准制订工作核心专家讨论会议。参会领导、专家重点对编写组成员起草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3部分:地理编码》初稿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4部分:绩效评价》初稿,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讨论修订。两个编写小组组长分别汇报了编写过程、编制难点与疑难问题解决的思考。与会专家对术语和定义的内容进行删减,文字的描述进一步凝练,资料性附录给予针对性筛选,文本格式规范性把关,整体章节系统调整。两项标准经过专家们的全面把脉会诊,已基本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3部分:地理编码》征求意见稿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4部分:绩效评价》征求意见稿。最后,根据领导和专家的建议要求,国标编写小组要分别安排讨论修订会,尤其是绩效评价部分需要深入各地试点单位详细了解考核应用的实际情况和效果,使该标准更具广泛性和通用性,进一步认真修改完善,为下一步开展两项国标征求意见会奠定扎实基础。

  2014年11月14日,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数字城管学组在北京召开《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3部分:地理编码》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4部分:绩效评价》国家标准制订工作预审会议。两项国标编写组成员根据前期全国各地广泛征求意见情况,进行了建议吸收采纳,形成征求意见汇总,采纳率均在90%以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次会议征求意见稿。会上,各位专家从整体框架、标准格式、字词标点等方面字斟句酌地给予严格把关、细致审查,并对征求意见采纳情况与编制说明提出了具体修改建议。最后,根据各位专家的建议要求,国标编写小组再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送审稿、征求意见汇总表和标准编制说明,为年底前全国智标委组织召开的两项国标审查会打下良好基础。

  2014年12月3日至4日,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数字城管学组在北京召开《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3部分:地理编码》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4部分:绩效评价》专家审查会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5部分:城管通》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6部分:模式验收》修编开题会,会议审查修改了《第3部分:地理编码》和《第4部分:绩效评价》两项标准,修改后上报国家标准委员会,待颁布实施。对有待修编的两项标准,成立了编制组,讨论了修编大纲,初步落实了相关编制责任。

  另外,《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1部分:单元网格》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两项国家标准已编制完成,已于 2013年12月31日发布,自2014年8月15日起实施。

  (二)讨论编制《全国数字城管建设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精神,推进设市城市数字城管全覆盖工作, 2014年5月8日,住建部城建司市容处向全国各省建设厅下发了《关于报送数字城管推进情况的通知》(建城容函〔2014〕72号),对数字城管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学组对反馈的调查表进行了分析,编制成文《省、市数字城管推进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本次通过数字城管学组邮箱,共回收了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住建部门反馈的调查表,其中有5个省反馈的调查表无实质性内容。根据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反馈的调研表,总结涉及86个设市城市,监督指挥中心机构上级主管部门主要为市政府、城管委、城管办、城乡建设委员会、城管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

  《分析报告》分别对省级数字城管推进情况及设市数字城管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

  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反馈的材料,目前在数字城管推广和运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地方政府对数字城管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影响了数字城管建设进度。

  2、有些已经建成或基本建成的地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没有正式成立,管理体制机制不够顺畅,系统成效发挥不明显。比如,有些城市未充分整合现有的城市公共资源,而只是仅仅局限于“小城管”,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分歧,各自为阵,无协同配合,甚至出现多头管理,相互推诿的现象,造成城市管理资源整合不足,“大城管”理念缺失。其原因在于缺乏高位强力介入,从国家层面缺少法律法规支撑,缺少高位部门协调机制。

  3、有些城市的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支持力度不够,难以为项目前期建设、后期运维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4、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差距。由于经费少,人员工资低,人才队伍保留和建设上存在很大差距。

  5、国家层面对数字城管建设无强制性的政策支撑,各地建设和运行随意性大。

  6、数字城管拓展系统盲目性大,冲击数字城管的内在涵义,有变形走样的危险,有被智慧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等系统兼并的危险。

  7、已建城市数字城管的日常运行和运行质量缺乏监管。

  根据86个城市反馈的调研表,总结各市反馈数字城管运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体制机制问题:

  (1)不少城市未形成高位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大城管”格局尚未行成。

  (2)不少城市的监督指挥中心隶属于市城管局,对全市性的重大疑难问题指挥、协调力度不够。

  (3)有些系统已经上线的城市,监督指挥中心机构编制还未正式批准,工作效力不足,工作人员无正式编制,运行难以保障。

  (4)许多城市监督指挥中心无行政级别,人员为事业编制,难以发挥政府行政职能,且上报的无主案件较多,使得无主案卷协调难度处置难度大,影响运行效率。

  (5)部分城市信息采集未能真正实现监管分离,监督指挥中心与信息采集员均属于城管局管理,难以确保信息采集的公平公正。

  (6)由于监督指挥中心级别不高,未体现高位监督,使得部分区级平台及成员单位对城市管理问题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导致案卷处置、结案率偏低。

  (7)人员配备不足,体现在监督指挥中心人员编制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剧增的工作量;监督员数量不足,未能达到标准配备比例。

  2、资金保障问题:

  (1)受市级财政所限,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不足。

  (2)建设经费和运行经费不足,导致数字城管覆盖区域不够全面。

  (3)运行经费难以保障,平台的功能提升和拓展受到制约,系统基础数据缺乏更新。

  3、宣传工作问题

  部分市民对数字化城管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少数市民攻击、阻挠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进行信息采集工作。

  目前,《分析报告》已提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为领导科学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三)组织及参加的行业培训活动及论坛

  1、2014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与应用培训班(第1期,河南洛阳)

  为进一步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和功能拓展,交流新形势下数字化城市管理经验,推动新技术在数字城管中的应用,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委托数字城管学组于2014年5月14日至16日在河南省洛阳市成功举办了今年首期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应用培训班。会议通过专家授课、经验交流、标准宣贯、实地参观等学习方式,使各位参会代表对数字城管的建设流程、技术发展趋势、先进管理模式等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各地更好地开展数字城管的建设和运行工作。

  本期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20余名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及在数字城管一线工作的代表参加。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市容环卫处处长杨海英同志代表住房城乡建设部作了会议主旨发言;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郭凤春同志、洛阳副市长张世敏同志首先分别代表主办省/市作会议致辞;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之同志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数字城管学组组长郝力同志分别作了专题报告;数字城管学组的有关专家特别针对数字城管领域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了宣贯和培训;四川省住建厅、洛阳市、北京市朝阳区、天津市中新生态城、徐州市等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门的代表也在会议上介绍了各自开展数字城管建设和运行工作的先进经验。

  会议过程中,杨海英同志还邀请部分参会的省、市城市主管部门的代表及数字城管学组的专家一起举行了座谈会,就各地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

  本次培训班各专题培训结束后,主办方还组织参会代表现场参观了洛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观摩了根据行业标准建立的9大数字城管基础子系统,以及根据洛阳特色设计的13个扩展子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特别是对具有本地化特色的大屏幕子系统、真三维数据应用系统、车载子系统和数据共享发布平台进行了重点演示,使参会代表对洛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功能及新技术应用有了直观和详细的认识。

  数字城管学组副组长高萍主任在会议总结时表示,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的领导和各承办单位的精心组织下,本期培训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为期一天半的培训中,部数字城管专家就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进行了介绍;对数字城管建设和运营相关新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进行了宣贯与解读;一些走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前列的省市也围绕数字城管体制、机制创新与实施运行经验进行了分享。希望各位代表把在培训班中学到的经验和领会的精神贯彻到实际的工作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谋划,共同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

  2、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与应用培训班(第2期,宁夏银川)

  为进一步推动数字城管建设与运行工作,提升数字城管的建设效率和运行水平,促进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委托数字城管学组于2014年9月24日至26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办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应用培训班。培训班通过专家授课、经验交流、标准宣贯、实地参观等学习方式,使各位参会代表对数字城管的建设流程、技术发展趋势、先进管理模式、运行提升方法等有了更加深入和直观的理解,有助于今后数字城管工作的开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马占林同志、银川市副市长代荣民同志等,部数字城管专家组的蒋景曈教授、曾澜研究员、王丹研究员、陈向东研究员,以及数字城管学组的各位专家组成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建处袁立荣处长,银川市城管局刘鹏局长出席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320余名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及在数字城管一线工作的代表参加了本次培训。

  专题培训结束后,培训班组织参会代表现场观摩了银川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参观了富有银川特色的数字城管系统,使参会代表对银川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功能及新技术应用有了直观和详细的认识。

  高萍副组长在进行培训会总结时谈到,数字城管学组是数字城管部门的“娘家”,数字城管学组力争为大家搭建一个交流沟通的桥梁,一个答疑解惑的平台,今后的培训也将在注重专业性的同时加强与参会代表的互动性。高萍副组长总结道,数字城管是一项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事业,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开拓进取下,数字城管事业才能够蓬勃、欣欣向荣地发展壮大。

  为了今后学组工作更好的开展以及更好的举办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应用培训班,学组在银川培训活动中,从培训班整体满意度、培训班议程安排、培训班课件内容、培训班氛围、培训班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调研。

  通过凭调查问卷领取培训班课件u盘的方式,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89份。培训班整体满意度90%选择非常出色,10%良好;培训班议程安排5%非常出色,95%良好;培训内容98%全部能理解,2%部分不太理解;培训班氛围75%气氛热烈很好,25%气氛不错;服务态度及质量40%非常出色,50%良好,10%一般(主要酒店服务人员)。

  针对以后培训班的开展,参会代表比较集中的建议如下:

  (1)、培训时间太短,希望增加时间。

  (2)、今后的培训班,有针对性的城市进行经验交流,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

  (3)、培训班多一些互动环节(互相交流、与专家对话及提问时间)。

  (4)、多举办此类培训,并给参会代表提供通讯录。

  (5)、培训班中多一些典型城市数字城管运行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同时,部专家组成员还分别参加了湖北省、江苏省、黑龙江省、安徽省、重庆市等省市组织的专项培训活动,宣传贯彻国家和部颁标准,现场答疑并提出数字城管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组织参与各地项目评审及建成验收工作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展开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施工作,数字城管学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组各位专家受邀去各地进行建设方案评审、咨询及验收工作。

  今年学组的专家参与了对蚌埠、太原、昆明、郑州、河南长葛县、广东梅州市、大连、重庆江北、北京通州、陕西榆林等地数字城管建设方案的评审以及赣州、苏州、济宁高新区、四川兴文县、北京西城区、安徽宿州等地数字城管项目的验收工作。专家组成员在指导各地合理科学建设符合实际需求的数字城管模式的同时,也不断交流并获取到先进的技术及理念,推进数字城管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同时,还深入到部分城市,现场咨询诊断数字城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助其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

  (五)讨论编制学组的培训及咨询方案

  学组自成立后为进一步规范学组培训及咨询工作流程,完善工作制度,建立日常工作机制,除配备了专人负责学组的日常工作之外,还多次组织学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了学组开展活动的工作思路,编制了学组的培训及咨询方案,设计了对数字城管工作试点情况的调查表,编写了中国城科会数字城管学组咨询工作实施意见。目前这些文件已报城建司,正待批准实施。

  (六)参与专委会安排的相关工作情况

  1、配合完成专业领域年度发展报告的修订工作。

  2、向数字城管学组各位成员转告专委会各项通知。

  3、按时上报学组工作计划及总结。
  
  二、2015年度工作计划

  (一)学组体系机构建设方面

  按照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会员征集的通知要求,继续发展和集聚业内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加入学组,成为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更多地参与到学组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并为学组理论研究工作提供更为坚实的专家队伍基础。

  学组将正式组建实施机构,配合学组日常工作的有序进行,有计划地统筹工作安排。

  (二)学组标准编制工作方面

  在对现有标准进行贯标的同时,组织已经实施数字城管的各城市有关人员,继续开展数字城管标准体系的研究,按照国标委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的编标计划,组织好《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3部分 地理编码》、《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4部分 绩效评价》、《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5部分:城管通》、《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6部分:模式验收》四个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数字城管系列标准,建立数字城管的标准体系。

  (三)学组专业活动工作方面

  1、调研工作

  《关于进行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已送城建司报批,待批准颁布后,学组将在上半年组织专家,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数字城管工作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拟将专家分成若干工作小组划片调研,重点对部验收过的45个城市进行调研,全面了解试点以来的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为下一步数字城管的全面推进提供决策依据。

  2、培训及咨询工作

  学组的培训及咨询方案已报城建司,正待批准实施。

  (1)培训工作

  下一步将深入贯彻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和系列标准,在调研的基础上,由专家组统一组织不同形式和不同层面的培训活动,普及数字城管建设实务知识,以规范培训渠道。以遏止目前数字城管培训工作的“乱象”。

  (2)咨询工作

  继续做好系统建设的前期咨询工作,对拟建数字城管系统的城市,特别是地级以上城市的建设方案进行评审。并以前期参与方案的编制、咨询为宜。

  强化系统建成后的验收工作,依据《模式验收》行业标准对已建成且提出验收申请的城市,拟派部专家组成员参与验收,以把好验收质量关。

  3、交流工作

  积极开展为数字城管建设服务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不断提高交流工作的常态化、精品化。针对已建成数字城管的城市在运行中产生的问题,分类型组织专题的交流研讨会,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针对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概念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学习和了解最尖端的产品和最前沿的技术及应用,积极开展数字城管的拓展应用。

  4、组织进行数字城管运行十年的回顾总结工作

  通过进行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运行十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主要是分析现状、总结经验、展望趋势,既对数字城管前段的工作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又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城市管理的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四)学组专业研究工作方面

  物联网、移动技术、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应用拓展带来了新机遇,目前基于新技术的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域应用,如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城市“可视化”管理应用、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城市“移动化”管理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智能化”管理应用等,都已经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与此同时,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城市管理新需求的出现也为城市管理领域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催生了更多富有创新性、实用性的应用产品。

  1、采用移动车载视频技术,健全“车巡+人巡”相结合的信息巡查体系

  将移动车载视频技术、无线网络通讯技术、机动车辆综合在一起搭建移动信息采集车载平台,该平台可以获取移动视频巡查采集车采集的城市管理街面的视频信息,通过系统接口直接进入数字城管流程,实现城管问题的采集、上报、核查、视频比对等功能。将移动车载视频技术应用到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信息采集环节可以进一步健全“车巡+人巡”相结合的信息巡查体系:移动车巡和传统人巡相结合的事部件采集方式可以使信息采集范围更为全面;移动车巡对偏远地区的快速信息采集,克服传统人巡存在的一些劣势,从而达到提高生产力的效果;通过实时视频的传输、监控,将实时视频传输到指挥中心,以便领导及时、准确地获得时间现场的各种细节信息,减少指挥者决策时间,提供数据追溯,视频还原现场情况,达到应急指挥的目的;移动车巡可以在人巡不方便正常工作的恶劣天气环境下全天工作,保证城市管理问题的及时有效响应。目前移动信息采集车载平台已经在天津、合肥、宁波、克拉玛依等地开始应用。

  2、基于信息智能关联技术,提升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应用水平

  基于信息智能关联技术实现“移动互联”的信息资源智能协同,将户外广告审批信息,工地施工信息、违法车辆信息、出店经营的商铺信息等城市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进来,同时使用数据关联技术进行智能关联,不仅可以为城市管理相关执法队员、处置人员和领导执法提供执法、处置依据,也可以为城市市民提供一些相关的便民服务,当前杭州、宁波等地已经开始了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当前已经实现的关联应用主要是基于位置和基于车牌号等关键信息的智能互联。基于位置的智能关联信息主要包括户外广告审批信息、视频点位分布信息、工商店铺信息等,通过对这些信息与其位置坐标的智能关联实现基于位置信息的智能推送、主动服务,来为相关执法人员和处置人员提供有效信息依据。基于车牌号等关键信息的智能关联应用主要体现在将车辆信息、牌照信息以及车主基本信息进行关联,对于城市管理区域的违章车辆进行追踪,在未到处罚时限前及时对车主进行短信提醒,提高城市管理的人性化程度,实现温馨执法。

  3、基于全时空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多源信息关联融合,构建完善的城市运行监管体系

  基于全时空技术构建的智慧城市综合信息平台,采用统一的时空信息管理技术,将二维地图、三维模型、三维实景、视频等各类基础信息与城市部件、实有人口、法人、房屋等行业管理信息整合到一个时空体系中,在全时空体系中还原各类信息在空间、时间、权属等多个维度的关联关系,从而,为数字城管、社会管理、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等智慧城市各类行业应用提供全时空一体化的城市综合公共信息。目前天津和宜春生态城等均已开始引进全时空智慧城市综合信息平台作为下一步建设智慧城市的物理基础平台。

  4、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展城市管理海量数据分析挖掘,提升城市管理决策分析水平

  随着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全国各地的实施运行,城市案件处理效率不断提升,在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中,各个城市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城市管理相关数据,包括违章车辆信息、户外广告审批信息以及一定时间段内的各类城市案件基本数据,这些繁杂数据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对城市管理具有相当价值的案件发生规律。利用大数据的分布式数据存取模式以及相应的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对城市管理基础数据有针对性的挖掘,实现被分析地区的案件易发地分析、同类案卷历史分析、诚信库分析、舆情投诉分析以及长效评价分析等,从而充分利用分析结果的决策参考价值来实现有针对性的案发重点区域管理、避免案件重复发生以及城市案件的长效治理与人性化、温馨化的执法,从而为城市民众提供更优化的市民服务、营造更和谐的居住环境。

  5、基于微信平台拓展公众参与渠道,搭建政府与公众迅捷沟通的互动交流平台

  3G、4G移动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新媒体成为当前网络民众的新宠。传统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为城市民众参与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提供的渠道主要有城市管理热线电话、市民通APP、微博公众号等形式,新媒体的流行使得微信公共平台成为当前大众传媒信息沟通交流的有效渠道,各地城管也纷纷针对性的建立本地数字城管微信公众平台,如:常德智慧城管、亳州智慧城管、洛阳智慧城管等。通过城市管理微信公众平台为市民直接参与数字城管提供有效渠道,为数字城管相关部门进行新闻推送提供有效途径,为政府发布城市管理相关政策、管理规范提供开放式的信息公开窗口。

热点文章

最新文章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
100048
010-68799100
关注国标电子书库
关注国家标准建筑设计
关注国标平台
收藏成功!选择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