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542.2-2021:电气绝缘用薄膜第2部分:试验方法现行
资源类型:国家标准
发布日期:2021-10-11
实施日期:2022-05-01
废止日期:-
入库日期:2021-11-26
主编单位:桂林赛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泉州嘉德利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南洋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裕兴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泰州钰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广西南宝特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义胜检测有限公司 陕西润正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义乌源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凯金哲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全庆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永汇科技有限公司
收藏
- 简介
- 目录
GB/T13542.2-2021
1
1 范围
1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4
3 术语和定义
15
4 试验一般说明
15
4.1 取样
15
4.2 预处理条件
15
4.3 试验条件
15
5 厚度
15
5.1 概述
15
5.2 机械法
16
5.2.1 概述
16
5.2.2 单层法
16
5.2.2.1 原理
16
5.2.2.2 测量仪器
16
5.2.2.3 测量
16
5.2.2.4 结果
16
5.2.3 叠层法
16
5.2.3.1 测量仪器
16
5.2.3.2 测量
16
5.2.3.3 结果
16
5.3 重量法(质量密度法)
17
5.3.1 用重量法测定试样的平均厚度
17
5.3.1.1 原理
17
5.3.1.2 测量仪器
17
5.3.1.3 测量
17
5.3.1.4 结果
17
5.3.2 用重量法测定卷的平均厚度
17
5.4 横向厚度分布和纵向厚度变化
17
6 密度
17
7 宽度
17
8 卷绕性(偏移/弧形或凹陷)
18
8.1 原理
18
8.2 概述
19
8.3 方法A
19
8.3.1 原理
19
8.3.2 偏移/弧形的测量
19
8.3.2.1 设备
19
8.3.2.2 试样
20
8.3.2.3 程序
20
8.3.2.4 结果
20
8.3.3 凹陷的测量
20
8.3.3.1 设备
20
8.3.3.2 试样
20
8.3.3.3 程序
20
8.3.3.4 结果
21
8.4 方法B
21
8.4.1 原理
21
8.4.2 设备
21
8.4.3 试样
21
8.4.4 程序
21
8.4.5 结果
22
9 表面粗糙度
22
9.1 概述
22
9.2 测量原理
22
9.3 试验仪器和用品
22
9.4 试样
22
9.5 程序
22
9.6 结果
22
10 空隙率
22
10.1 试验仪器
22
10.2 试样
22
10.3 程序
23
10.4 结果
23
11 摩擦系数
23
12 湿润张力(聚烯烃薄膜)
23
12.1 原理
23
12.2 设备
23
12.3 试剂
23
12.4 试样
24
12.5 条件处理
24
12.6 程序
25
12.7 评定
25
12.8 结果
25
13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25
13.1 概述
25
13.2 试样
25
13.3 试验速度
25
13.4 程序
25
13.5 试验结果
26
14 边缘撕裂性
26
14.1 概述
26
14.2 试样
26
14.3 程序
26
14.4 试验结果
27
15 内撕裂性
27
16 挺度
27
17 表面电阻率
27
18 体积电阻率
27
18.1 方法1电极法
27
18.2 方法2模型电容器法(适用于卷绕电容器介质用薄膜或对方法1来说更薄的薄膜)
28
18.2.1 原理
28
18.2.2 试样
28
18.2.3 设备或器具
29
18.2.4 程序
29
18.2.5 结果
29
19 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率
29
19.1 概述
29
19.2 方法1 接触电极法
29
19.2.1 概述
29
19.2.2 样品和试样操作处理
29
19.2.3 测量前样品条件处理
29
19.2.4 接触式电极测量
30
19.2.4.1 概述
30
19.2.4.2 电极材料
31
19.2.4.2.1 蒸发或真空喷镀金属
31
19.2.4.2.2 导电银漆
31
19.2.4.2.3 金属箔
31
19.3 方法2 非接触式电极测量
31
19.3.1 概述
31
19.3.2 空气替代法
31
19.3.2.1 变间距法
31
19.3.2.1.1 原理
31
19.3.2.1.2 电极结构
32
19.3.2.1.3 测量电桥
32
19.3.2.1.4 试样
32
19.3.2.1.5 程序
32
19.3.2.1.6 结果
33
19.3.2.2 变电容法
33
19.3.2.2.1 原理
33
19.3.2.2.2 电极结构
33
19.3.2.2.3 测量电桥
33
19.3.2.2.4 试样
33
19.3.2.2.5 程序
33
19.3.2.2.6 结果
34
19.3.3 流体排出法
34
19.4 方法3 模型电容器法
34
19.4.1 概述
34
19.4.2 设备
34
19.4.3 试样
35
19.4.4 程序
35
19.4.5 试验结果
35
20 浸渍状态下介质损耗因数
36
21 电气强度
36
21.1 交流和直流试验(片状薄膜夹在金属电极间)
36
21.2 直流试验(模型电容器元件)
36
21.2.1 试验装置
36
21.2.2 试样及其制备
36
21.2.3 程序
36
21.2.4 试验结果
36
21.3 薄膜厚度小于或等于6μm 的直流试验
36
22 电弱点
37
22.1 概述
37
22.2 方法A——窄条试验法
37
22.2.1 试验装置
37
22.2.2 试样
38
22.2.3 程序
38
22.2.4 结果
38
22.3 方法B——平板法
38
22.3.1 概述
38
22.3.2 试验装置
39
22.3.3 程序
39
22.3.4 结果
39
22.4 方法C——宽条成卷试验法
40
22.4.1 概述
40
22.4.2 放卷系统
40
22.4.2.1 概述
40
22.4.2.2 方法C1
40
22.4.2.3 方法C2
40
22.4.2.4 方法C3
41
22.4.3 弱点计数器
42
22.4.4 程序
42
22.4.5 结果
42
23 耐表面放电击穿性
42
24 电解腐蚀
43
25 熔点
43
25.1 方法A——DSC法
43
25.2 方法B——弯液面法
43
25.2.1 概述
43
25.2.2 试验仪器和材料
43
25.2.3 试样
43
25.2.4 程序
43
25.2.5 结果
44
26 收缩率
44
26.1 试样
44
26.2 程序
44
26.3 结果
45
27 拉力下尺寸稳定性
45
27.1 设备
45
27.2 试样
45
27.3 程序
45
27.4 结果
46
28 压力下尺寸稳定性
46
28.1 设备
46
28.2 试样
46
28.3 程序
46
28.4 结果
47
29 耐高温穿透性
47
29.1 概述
47
29.2 原理
47
29.3 设备
47
29.4 试样
48
29.5 程序
48
29.6 结果
48
30 挥发物含量(热失重)
48
30.1 设备
48
30.2 试样
48
30.3 程序
49
30.4 结果
49
31 长期耐热性
49
32 燃烧性
49
32.1 方法A
49
32.1.1 原理
49
32.1.2 设备
49
32.1.3 试样
50
32.1.4 条件处理
50
32.1.5 程序
50
32.1.6 结果说明
50
32.2 方法B
51
33 潮湿空气中的吸湿性
51
33.1 设备或器具
51
33.2 试样
51
33.3 程序
51
33.3.1 收货状态材料的吸湿性
51
33.3.2 干燥材料的吸湿性
51
33.3.3 结果
52
34 吸液性
52
34.1 原理
52
34.2 设备
52
34.3 试样
52
34.4 程序
52
34.5 结果
53
35 离子杂质萃取
53
36 绝缘漆/液态可聚合树脂复合物的影响
53
36.1 设备
53
36.2 试样
53
36.3 程序
53
36.3.1 绝缘漆
53
36.3.2 液态可聚合树脂复合物
54
36.4 结果
54
参考文献
55
图1 卷绕性测定示意图(方法A 偏移/弧形的测量)
18
图2 卷绕性测定示意图(方法A 偏移/弧形的测量及方法B 偏移/弧形、凹陷的测量)
18
图3 卷绕性测定示意图(凹陷的测量)
19
图4 边缘撕裂性试验示意图
27
图5 测量体积电阻率用模型电容器试样结构示意图
28
图6 低频(最大50kHz)测量的三电极系统
30
图7 高频(50kHz以上)测量的两电极系统
30
图8 不接触电极结构原理图
32
图9 测量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率试样结构示意图
35
图10 厚度小于或等于6μm 薄膜击穿测量系统原理图
37
图11 电弱点试验示意图(方法A)
38
图12 电弱点试验示意图(方法B)
39
图13 电弱点试验示意图(方法C1)
40
图14 电弱点试验示意图(方法C2)
41
图15 电弱点试验示意图
41
图16 弯液面法熔点测定示意图
44
图17 拉力下尺寸稳定性试验示意图
46
图18 压力下尺寸稳定性试验示意图
47
图19 耐高温穿透测试仪示意图
48
表1 测量聚乙烯和聚丙烯薄膜湿润张力时所用的乙二醇单乙醚、甲酰胺混合液的浓度
24
表2 材料自熄性分级
51
图书评论
暂无相关数据
我也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