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033-2017:道路隧道设计标准现行
收藏
- 简介
- 目录
DGTJ08-2033-2017
1
前言
4
1 总则
18
2 术语
19
3 工程条件调查
22
3.1 一般规定
22
3.2 前期资料搜集
22
3.3 自然地理条件调查
23
3.4 岩土工程勘察
23
3.5 工程建设环境调查
26
4 总体设计
27
4.1 一般规定
27
4.2 工程总体设计
28
5 建筑限界
31
5.1 一般规定
31
5.2 建筑限界
31
6 路线
34
6.1 一般规定
34
6.2 平面设计
34
6.3 纵断面设计
35
7 隧道建筑
37
7.1 一般规定
37
7.2 隧道横断面布置
37
7.3 隧道运营设备纵向综合布置
38
7.4 工作井建筑
38
7.5 自然光过渡建筑
38
7.6 附属用房及设施
39
8 工程结构
40
8.1 一般规定
40
8.2 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
42
8.3 建筑材料
47
8.4 盾构段隧道结构
47
8.5 沉管段隧道结构
54
8.6 明挖现浇段结构
58
8.7 结构抗震
62
8.8 结构耐久性
66
9 工程防水
71
9.1 一般规定
71
9.2 盾构法衬砌结构防水
72
9.3 沉管法管节结构防水
75
9.4 明挖法现浇结构防水
77
10 通风
80
10.1 一般规定
80
10.2 设计标准
81
10.3 隧道通风
82
10.4 隧道需风量
83
10.5 风道、风井、风机房
85
10.6 隧道附属工程通风与空调
86
10.7 通风控制
87
11 给水排水
88
11.1 一般规定
88
11.2 给水系统
88
11.3 排水系统
89
12 照明
93
12.1 一般规定
93
12.2 入口段照明
94
12.3 过渡段照明
97
12.4 中间段照明
99
12.5 出口段照明
100
12.6 光过渡段的处理
100
12.7 洞外引道照明
100
12.8 光源和灯具
101
12.9 照明配电及控制
101
13 供配电
103
13.1 一般规定
103
13.2 降压变电所
104
13.3 电线电缆
104
13.4 动力设备
105
13.5 接地和防雷
105
14 弱电系统
106
14.1 一般规定
106
14.2 综合监控
106
14.3 通信
108
14.4 电源、接地及防雷
110
14.5 线缆及敷设
111
15 隧道路面铺装
112
15.1 一般规定
112
15.2 复合式路面
112
16 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
113
16.1 一般规定
113
16.2 标志
114
16.3 标线
114
16.4 交通信号、安全设施
115
17 隧道防灾
116
17.1 一般规定
116
17.2 建筑防火
117
17.3 疏散通道
118
17.4 消防给水和灭火装置
120
17.5 防烟和排烟设施
123
17.6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125
17.7 防灾通信
127
18.8 防灾用电与应急照明
127
18 兼顾人民防空
129
18.1 一般规定
129
18.2 建筑
129
18.3 结构验算
130
18.4 通风
131
18.5 给谁、排水
131
18.6 电气
132
18.7 平战功能转换
133
19 运营管理中心
134
19.1 一般规定
134
19.2 建筑
134
19.3 结构
135
19.4 给排水、消防
136
19.5 通风、空调
136
19.6 供电、照明
137
19.7 弱点系统要求
137
20 装修与景观
139
20.1 一般规定
139
20.2 隧道侧墙装饰
139
20.3 防火内衬
139
20.4 装修材料的选择
140
20.5 隧道外景观设计
140
21 环境保护
141
21.1 一般规定
141
21.2 噪声污染防治
141
21.3 大气污染防治
142
21.4 水污染防治
142
22 节约能源
143
21.1 一般规定
143
22.2 通风节能
143
22.3 照明节能
144
22.4 给排水节能
145
22.5 供电节能
145
22.6 其他节能措施
145
23 隧道保护
146
23.1 一般规定
146
23.2 隧道保护要求
146
23.3 隧道监测要求
147
附录A 盾构段浅埋圆形隧道外部水土荷载计算
149
附录B 自由变形的弹性匀质圆环内力计算
153
附录C 管节干舷高度与定倾高度计算
156
附录D 地层抗力系数参考表
158
附录E 错缝拼装时弯矩、轴力的纵向传递
159
附录F 双线隧道盾构始发井内净尺寸及深度
160
附录G 车辆有害气体排放量计算因子
162
附录H 隧道洞口天空面积百分比参考表
170
附录J 隧道内主体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试验的标准升温曲线和耐火极限判定标准
171
本标准用词说明
172
引用标准名录
173
1 总则
184
3 工程条件调查
185
3.1 一般规定
185
3.2 前期资料搜集
185
3.3 自然地理条件调查
186
3.4 岩土工程勘察
186
4 总体设计
189
4.1 一般规定
189
4.2 工程总体设计
194
5 建筑限界
205
5.1 一般规定
205
5.2 建筑限界
207
6 路线
208
6.1 一般规定
208
6.2 平面设计
208
6.3 纵断面设计
209
7 隧道建筑
214
7.1 一般规定
214
7.2 隧道横断面布置
214
7.5 自然光过渡建筑
214
8 工程结构
216
8.1 一般规定
216
8.2 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
216
8.3 建筑材料
217
8.4 盾构段隧道结构
217
8.5 沉管段隧道结构
220
8.6 明挖现浇段结构
226
8.7 结构抗震
226
8.8 结构耐久性
229
9 工程防水
233
9.1 一般规定
233
9.2 盾构法衬砌结构防水
233
9.3 沉管法管节结构防水
236
9.4 明挖法现浇结构防水
241
10 通风
242
10.1 一般规定
242
10.2 设计标准
242
10.3 隧道通风
246
10.4 隧道需风量
249
11 给水排水
251
11.1 一般规定
251
11.2 给水系统
251
11.3 排水系统
251
12 照明
253
12.1 一般规定
253
12.2 入口段照明
254
12.3 过渡段照明
256
12.4 中间段照明
256
12.5 出口段照明
257
12.6 光过渡段的处理
258
12.7 洞外引道照明
258
12.9 照明配电及控制
259
13 供配电
260
13.1 一般规定
260
13.3 电线电缆
260
14 弱电系统
262
14.1 一般规定
262
14.2 综合监控
262
14.3 通信
263
14.4 电源、接地及防雷
264
16 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
265
16.1 一般规定
265
16.2 标志
265
16.4 交通信号、安全设施
265
17 隧道防灾
267
17.1 一般规定
267
17.2 建筑防火
269
17.3 疏散通道
270
17.4 消防给水和灭火装置
274
17.5 防烟和排烟设施
276
17.6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277
17.7 防灾通信
278
17.8 防灾用电与应急照明
278
18 兼顾人民防空
279
18.1 一般规定
279
18.2 建筑
280
18.3 结构验算
280
18.4 通风
283
18.5 给水、排水
283
18.6 电气
284
18.7 平战功能转换
284
19 运营管理中心
286
19.1 一般规定
286
19.3 结构
286
20 装修与景观
287
20.4 装修材料的选择
287
21 环境保护
288
21.1 一般规定
288
22 节约能源
289
22.1 一般规定
289
23 隧道保护、监测
290
23.1 一般规定
290
23.2 隧道保护要求
291
图书评论
暂无相关数据
我也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