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T20552-2016
1 总则
2 术语
3 原水水质校核计算
3.1 水质资料要求
3.2 水质分析项目校核计算
4 水处理装置出力及其水质计算
4.1 计算一般规定
4.2 装置出力确定
4.3 锅炉排污率确定
4.4 锅炉补给水质量指标及计算
4.5 出水水质主要指标
4.6 锅水相对碱度计算
5 离子交换工艺计算
5.1 计算一般规定
5.2 离子交换器直径和台数选择计算
5.3 混床工艺计算
5.4 单床离子交换器工艺计算
5.5 双室床离子交换器工艺计算
5.6 离子交换器运行流速和再生次数校核计算
5.7 离子交换器酸碱废水排放量及浓度计算
5.8 离子交换器压降估算
6 除气器工艺计算
6.1 除气器横截面积和直径计算
6.2 除气器填料表面积计算
6.3 除气器填料高度计算
6.4 鼓风机选择什算
6.5 真空除气器计算
7 膜法除盐工艺计算
7.1 计算一般规定
7.2 电渗析器除盐工艺计算
7.3 反渗透除盐工艺计算
7.4 电除盐(EDI)工艺计算
8 过滤设备工艺计算
8.1 计算一般规定
8.2 压力式机械过滤器工艺计算
8.3 超滤设备工艺计算
9 石灰预处理设计计算
9.1 石灰软化处理
9.2 石灰凝聚镁剂除硅处理
9.3 添加其他药剂石灰处理
10 储存和计量设备计算
10.1 储存设备容量计算
10.2 再生剂计量箱容量计算
10.3 常用水箱容量选择
11 给水加药和锅内加药计算
11.1 给水(补给水)加药处理计算
11.2 锅内加磷酸三钠补充性处理计算
附录A 水质全分析报告样表
附录B 常用物质的基本单元及其摩尔质量
附录C 顺流再生离子交换器设计参考数据
附录D 对流再生离子交换器(固定床)设计参考数据
附录E 对流再生离子交换器(单室浮动床)设计参考数据
附录F 对流再生离子交换器(双室床)设计参考数据
附录G 硫酸溶液的密度
附录H 盐酸溶液的密度
附录J 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
附录K 氯化钠溶液的密度
附录L 机械过滤器设计参考数据
附录M 石灰乳的密度
附录N 常用盐溶液的密度
附录P 氨水的密度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修订说明
1 总则
2 术语
3 原水水质校核计算
3.1 水质资料要求
3.2 水质分析项目校核计算
4 水处理装置出力及其水质计算
4.1 计算一般规定
4.2 装置出力确定
4.3 锅炉排污率确定
4.4 锅炉补给水质量指标及计算
4.5 出水水质主要指标
5 离子交换工艺计算
5.1 计算一般规定
5.2 离子交换器直径和台数选择计算
5.3 混床工艺计算
5.4 单床离子交换器工艺计算
5.5 双室床离子交换器工艺计算
5.6 离子交换器运行流速和再生次数校核计算
5.7 离子交换器酸碱废水排放量及浓度计算
6 除气器的工艺计算
7 膜法除盐工艺计算
7.3 反渗透除盐工艺计算
7.4 电除盐(EDI)工艺计算
8 过滤设备工艺计算
8.1 计算一般规定
8.2 压力式机械过滤器工艺计算
8.3 超滤设备工艺计算
9 石灰预处理设计计算
10 储存和计量设备计算
11 给水加药和锅内加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