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5055-2016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主要符号
3 抗震设计要求
3.1 抗震设防
3.2 场地个地基基础
3.3 抗震结构体系
3.4 建筑形式及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3.5 非结构构件
3.6 结构材料与施工
3.7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3.8 强震观测系统
4 场地类别与设计地震动
4.1 场地分类
4.2 建筑场地地震影响系数
4.3 地震加速度时程
5 地基基础
5.1 一般规定
5.2 天然地基和基础
5.3 液化和软弱土层地基
5.4 桩基础
5.5 抗震治理措施
6 地震作用的结构抗震验算
6.1 一般规定
6.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
6.3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振型分解反应措施
6.4 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6.5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
7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
7.1 一般规定
7.2 计算要点
7.3 抗震构造措施
8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8.1 一般规定
8.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
8.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8.4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8.5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构造措施
8.6 钢筋混凝土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构造措施
8.7 钢筋混凝土简体结构的构造措施
8.8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9 砌体结构
9.1 一般规定
9.2 计算要点
9.3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9.4 多层切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9.5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10 空旷房屋和大跨屋盖建筑
10.1 单层空旷房屋
10.2 大跨屋盖建筑
11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11.1 一般规定
11.2 房屋隔震设计要点
11.3 房屋消能减震设计要点
12 建筑构件和建筑附属设备
12.1 一般规定
12.2 基本计算要求
12.3 建筑构件的抗震构造措施
12.4 附属设备的抗震构造措施
附录A 山东省设计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表
附录B 推荐用于I(I0、I1)、II、III、IV类场地的设计地震动
附录C Seed提出的液化判别简化法
附录D 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附录E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附录F 转换层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附录G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切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要求
附录H 隔震设计简化计算和砌体结构隔震措施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目录
附:条文说明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4 场地类别与设计地震动
5 地基基础
6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7 多场和高层钢结构
8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9 砌体结构
10 空旷房屋和大跨屋盖建筑
11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12 建筑构件和建筑附属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