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1283-2010
  • 前言
  • 1 范围
  • 2 一致性
  •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术语和定义
  • 5 制造工艺及材料
  • 5.1 生产工艺及其确认
  • 5.2 材料
  • 5.3 热处理
  • 5.4 表面清洁状态
  • 5.5 首批检验和首批出证试验
  • 5.6 钢板生产过程控制试验
  • 6 化学成分
  • 6.1 化学成分
  • 6.2 碳当量
  • 6.3 熔炼分析
  • 6.4 产品分析
  • 7 力学性能
  • 7.1 拉伸性能
  • 7.2 挖去试验
  • 7.3 断裂韧性
  • 7.4 硬度
  • 8 尺寸、重量、长度和允许偏差
  • 8.1 厚度允许偏差
  • 8.2 长度允许偏差
  • 8.3 宽度允许偏差
  • 8.4 不平度
  • 8.5 外形
  • 8.6 尺寸测量
  • 8.7 重量
  • 9 工艺质量和缺陷修整
  • 9.1 表面缺陷
  • 9.2 缺欠深度和影响面积
  • 9.3 缺欠深度和影响面积的限度
  • 9.4 修整及工艺
  • 9.5 板边缺陷
  • 9.6 分层
  • 10 检验和试验
  • 10.1 化学成分分析
  • 10.2 力学性能试验
  • 10.3 购方检验
  • 10.4 无损检测
  • 10.5 检验与试验要求
  • 11 标志
  • 11.1 标志要求
  • 11.2 标志位置
  • 12 涂层和保护层
  • 13 质量证明书
  • 14 钢板装运
  • 14.1 搬运
  • 14.2 存放
  • 14.3 装运
  •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制造工艺规范(MPS)
  •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针状铁素体型管线钢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
  •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针状铁素体型管线钢带状组织评定方法
  •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首批检验和首批出证试验
  •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钢板生产过程控制试验
  • 附录F(规范性附录) 标志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