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J50-047-2016
  • 前言
  • 目次
  • 1 总则
  • 2 术语、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4 地基计算
  • 4.1 基础埋置深度
  • 4.2 地基承载力计算
  • 4.3 地基变形计算
  • 4.4 地基稳定性验算
  • 5 山区地基
  • 5.1 一般规定
  • 5.2 岩石地基
  • 5.3 土岩组合地基
  • 5.4 压实填土地基
  • 5.5 人工洞室地基
  • 5.6 岩溶与土洞地基
  • 6 地基处理
  • 6.1 一般规定
  • 6.2 换填垫层法
  • 6.3 振动及冲击碾压法
  • 6.4 强劳法
  • 6.5 静力注浆法
  • 6.6 高压旋喷法
  • 6.7 减少不均匀沉降对建筑危害的措施
  • 7 建筑基坑
  • 7.1 一般规定
  • 7.2 土质基坑
  • 7.3 岩质基坑
  • 7.4 岩土组合基坑
  • 8 基础
  • 8.1 一般规定
  • 8.2 扩展式基础
  • 8.3 柱下条形基础
  • 8.4 筏形基础
  • 8.5 箱型基础
  • 8.6 岩石锚杆基础
  • 8.7 桩基础
  • 9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 9.1 一般规定
  • 9.2 天然地基和基础
  • 9.3 桩基
  • 10 检验与监测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地基检验
  • 10.3 桩基检验
  • 10.4 锚杆(锚索)检验
  • 10.5 基坑监测
  • 10.6 建筑物及地下洞室监测
  • 附录A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 附录B 人工洞室地基承载力验算
  • 附录C 溶洞的稳定计算
  • 附录D 主动、被动、有限范围内土土压力计算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条文说明
  • 目次
  • 1 总则
  • 3 基本规定
  • 4 地基计算
  • 4.1 基础埋置深度
  • 4.2 地基承载力计算
  • 4.3 地基变形计算
  • 4.4 地基稳定性验算
  • 5 特殊地基
  • 5.1 一般规定
  • 5.2 岩石地基
  • 5.3 土岩组合地基
  • 5.4 压实填土地基
  • 5.5 人工洞室地基
  • 5.6 岩溶地基
  • 6 地基处理
  • 6.1 一般规定
  • 6.2 换填垫层法
  • 6.3 振动及冲击碾压法
  • 6.4 强夯法
  • 6.5 静力注浆法
  • 6.6 高压旋喷法
  • 6.7 减少不均匀沉降对建筑危害的措施
  • 7 建筑基坑
  • 7.1 一般规定
  • 7.2 土质基坑
  • 7.3 岩质基坑
  • 7.4 岩土组合基坑
  • 8 基础
  • 8.1 一般规定
  • 8.2 扩展式基础
  • 8.4 筏形基础
  • 8.5 箱型基础
  • 8.7 桩基础
  • 9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 9.1 一般规定
  • 9.2 天然地基和基础
  • 9.3 桩基础
  • 10 检验与监测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地基检验
  • 10.3 桩基检验
  • 10.4 锚杆(锚索)检验
  • 10.5 基坑监测
  • 10.6 建筑物及地下洞室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