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1128-2016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要求
3.2 材料要求
4 环境作用等级与区划
4.1 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4.2 环境作用等级区划
5 耐久性极限状态
5.1 一般规定
5.2 耐久性极限状态
6 一般环境设计
6.1 一般规定
6.2 环境作用等级分类
6.3 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7 氯化物环境设计
7.1 一般规定
7.2 环境作用等级分类
7.3 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8 化学腐蚀环境设计
8.1 一般规定
8.2 环境作用等级分类
8.3 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9 耐久性构造设计
9.1 一般规定
9.2 构造要求
10 防腐蚀附加措施
10.1 一般规定
10.2 涂层钢筋和耐蚀钢筋
10.3 钢筋阻锈剂
10.4 混凝土表面涂层和防腐蚀面层
10.5 电化学防护
11 施工质量耐久性要求
11.1 一般规定
11.2 施工要求
12 结构耐久性检测与监测
12.1 一般规定
12.2 使用条件调查
12.3 耐久性检测
12.4 耐久性监测
13 结构耐久性评定
13.1 一般规定
13.2 电位法与电流密度法钢筋锈蚀评定
13.3 氯离子含量评定
13.4 一般与氯盐环境下构件耐久性评定
13.5 结构耐久性评定
14 既有结构耐久性提升
14.1 一般规定
14.2 碳化后结构耐久性提升
14.3 氯盐侵蚀后结构耐久性提升
附录A 基于环境作用等级区划的量化设计方法
附录B 碳化深度、氯离子浓度计算模型
附录C 由混凝土锈胀裂缝宽度估算钢筋锈蚀深度
附录D 多重环境时间相似评定方法
附录E 电化学除氯与再碱化技术
附录F 双向电迁技术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 条文说明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要求
3.2 材料要求
4 环境作用等级与区划
4.1 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4.2 环境作用等级区划
5 耐久性极限状态
5.1 一般规定
5.2 耐久性极限状态
6 一般环境设计
6.1 一般规定
6.2 环境作用等级分类
6.3 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7 氯化物环境设计
7.1 一般规定
7.2 环境作用等级分类
7.3 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8 化学腐蚀环境设计
8.1 一般规定
8.2 环境作用等级分类
8.3 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9 耐久性构造设计
9.1 一般规定
9.2 构造要求
10 防腐蚀附加措施
10.1 一般规定
10.2 涂层钢筋和耐蚀钢筋
10.3 钢筋阻锈剂
10.4 混凝土表面涂层和防腐蚀面层
10.5 电化学防护
11 施工质量耐久性要求
11.1 一般规定
11.2 施工要求
12 结构耐久性检测与监测
12.1 一般规定
12.2 使用条件调查
12.3 耐久性检测
12.4 耐久性监测
13 结构耐久性评定
13.1 一般规定
13.2 电位法与电流密度法钢筋锈蚀评定
13.3 氯离子含量评定
13.4 一般与氯盐环境下构件耐久性评定
13.5 结构耐久性评定
14 既有结构耐久性提升
14.1 一般规定
14.2 碳化后结构耐久性提升
14.3 氯盐侵蚀后结构耐久性提升
附录D 多重环境时间相似评定方法
附录F 双向电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