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10104-2003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
  • 3.1 一般水样的采集
  • 3.2 特殊水样的采集
  • 3.3 水样的保存和运输
  • 4 物理性质的测定
  • 4.1 温度的测定
  • 4.2 色度的测定
  • 4.3 臭和味的测定
  • 4.4 浊度的测定
  • 4.5 电导率的测定
  • 4.6 悬浮物的测定
  • 4.7 溶解性固体(总矿化度)的测定
  • 5 pH值的测定
  • 6 游离二氧化碳的测定
  • 7 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测定
  • 8 酸度的测定
  • 9 总碱度、重碳酸盐、碳酸盐、氢氧化物的测定
  • 10 钙镁离子浓度及钙、镁的测定
  • 10.1 钙镁离子浓度的测定
  • 10.2 各种钙镁离子浓度及钾钠碱度的计算
  • 10.3 钙、镁的测定
  • 11 硫酸盐的测定
  • 11.1 EDTA二钠容量法
  • 11.2 比浊法
  • 11.3 质量法
  • 12 氯化物的测定
  • 13 钾、钠的测定
  • 13.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13.2 火焰光度法
  • 13.3 差减法
  • 14 溶解氧的测定
  • 14.1 电化学探头法
  • 14.2 碘量法
  • 15 二氧化硅的测定
  • 15.1 硅钼黄分光光度法
  • 15.2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 16 氨氮的测定
  • 16.1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16.2 盐酸容量法
  • 17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 17.1 a—萘胺分光光度法
  • 17.2 固体试剂法
  • 18 硝酸盐氮的测定
  • 18.1 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
  • 18.2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 19 磷酸盐的测定
  • 19.1 钼蓝分光光度法
  • 19.2 磷钼钒酸铵分光光度法
  • 20 硫化物的测定
  • 21 氟化物的测定
  • 22 氰化物的测定
  • 22.1 水样的预处理
  • 22.2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 22.3 硝酸银容量法
  • 23 碘化物的测定
  • 24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 24.1 酸性高锰酸钾法(高锰酸盐指数)
  • 24.2 碱性高锰酸钾法(高锰酸盐指数)
  • 24.3 重铬酸钾法
  • 25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 26 酚的测定
  • 27 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
  • 27.1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27.2 电位滴定法
  • 28 铁、锰的测定
  • 28.1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28.2 EDTA二钠容量法测定铁
  • 28.3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 28.4 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锰
  • 29 铜、锌、铅、镉、铬的测定
  • 29.1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29.2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30 砷、硒的测定
  • 30.1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30.2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砷
  • 31 银的测定
  • 32 汞的测定
  • 33 铝的测定
  • 33.1 铬天菁R分光光度法
  • 33.2 氟铝酸钾容量法
  • 附录A 试验室分析用水级别及质量标准
  • 附录B 水质分析结果的审核和检查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