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T5136-2012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控制方式
  • 3.1 电气设备的控制方式
  • 3.2 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控制
  • 3.3 变电站电气设备控制
  • 4 控制室、继电器室及其屏台的布置
  • 4.1 一般规定
  • 4.2 主控制室的布置
  • 4.3 继电器室的布置
  • 4.4 集中控制室及单元控制室的布置
  • 4.5 控制屏台及继电器屏的屏面布置
  • 5 二次回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 5.1 控制系统
  • 5.2 信号系统
  • 5.3 测量系统
  • 5.4 交流电流、电压回路
  • 6 控制室控制的各安装单位的接线
  • 6.1 发电机
  • 6.2 变压器和并联电抗器
  • 6.3 送电线路
  • 6.4 补偿装置
  • 6.5 母线设备
  • 6.6 厂(站)用电源
  • 6.7 故障录波装置
  • 6.8 时间同步系统
  • 6.9 在线监测装置
  • 6.10 配电装置图像监视
  • 7 二次回路设备的选择及配置
  • 7.1 控制和信号设备的选择
  • 7.2 二次回路的保护设备
  • 7.3 小母线和二次回路标号
  • 7.4 端子排
  • 7.5 控制电缆
  • 8 励磁系统
  • 8.1 一般规定
  • 8.2 励磁系统类型
  • 8.3 励磁系统信号
  • 8.4 励磁盘柜布置及环境要求
  • 9 同步系统
  • 10 直流及交流不间断电源(UPS)
  • 10.1 直流系统
  • 10.2 不间断电源UPS
  • 11 发电厂电气系统在DCS的监控
  • 11.1 基本要求和设置原则
  • 11.2 监控范围
  • 11.3 监测范围
  • 11.4 硬操后备
  • 11.5 数据采集
  • 11.6 通信接口
  • 11.7 顺序控制
  • 11.8 实时画面
  • 11.9 性能计算及报表管理
  • 12 变电站和发电厂电力网络部分的计算机监控
  • 12.1 基本要求和设置原则
  • 12.2 基本功能
  • 12.3 监控范围
  • 12.4 监测范围
  • 12.5 网络结构及间隔层布置
  • 12.6 数据采集
  • 12.7 实时画面
  • 12.8 性能计算及报表管理
  • 12.9 通信接口
  • 13 发电厂电气系统在ECMS的监控
  • 13.1 基本要求和设置原则
  • 13.2 基本功能
  • 13.3 监控范围
  • 13.4 监测范围
  • 13.5 网络结构和系统构成
  • 13.6 数据采集
  • 13.7 实时画面
  • 13.8 接口方式
  • 14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 14.1 继电保护
  • 14.2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
  • 14.3 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
  • 1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 15.1 远动
  • 15.2 电能计量
  • 15.3 自动电压控制(AVC)
  • 15.4 同步相量测量(PMU)
  • 15.5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 16 接地与抗干扰
  • 16.1 常规二次回路和设备的接地
  • 16.2 抗干扰接地
  • 16.3 计算机系统的接地
  • 16.4 其他抗干扰措施
  • 附录A 控制室的屏间距离和通道宽度
  • 附录B 模拟母线色别
  • 附录C 故障录波信息量
  • 附录D 厂、站各种设备的时间同步技术要求
  • 附录E 配电装置摄像头设置
  • 附录F 小母线色别
  • 附录G 小母线符号和回路标号
  • 附录H 二次直流回路数字标号
  • 附录J 二次交流回路标号
  • 附录K AVR的性能和AVR控制下励磁系统的性能
  • 附录L 厂、站UPS常用负荷
  • 附录M 发电机变压器组I/O数据量
  • 附录N 变电站及发电厂电网部分I/O数据量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附:条文说明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控制方式
  • 3.1 电气设备的控制方式
  • 3.2 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控制
  • 3.3 变电站电气设备控制
  • 4 控制室、继电器室及其屏(台)的布置
  • 4.1 一般规定
  • 4.2 主控制室的布置
  • 4.3 继电器室的布置
  • 4.4 集中控制室及单元控制室的布置
  • 4.5 控制屏(台)及继电器屏的屏面布置
  • 5 二次回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 5.1 控制系统
  • 5.2 信号系统
  • 5.3 测量系统
  • 5.4 交流电流、电压回路
  • 6 控制室控制的各安装单位的接线
  • 6.1 发电机
  • 6.2 变压器和并联电抗器
  • 6.3 送电线路
  • 6.4 补偿装置
  • 6.5 母线设备
  • 6.6 厂(站)用电源
  • 6.7 故障录波装置
  • 6.8 时间同步系统
  • 6.9 在线监测装置
  • 6.10 配电装置图像监视
  • 7 二次回路设备的选择及配置
  • 7.1 控制和信号设备的选择
  • 7.2 二次回路的保护设备
  • 7.3 小母线和二次回路标号
  • 7.4 端子排
  • 7.5 控制电缆
  • 8 励磁系统
  • 8.1 一般规定
  • 8.2 励磁系统类型
  • 8.3 励磁系统信号
  • 8.4 励磁盘柜布置及环境要求
  • 9 同步系统
  • 10 直流及交流不间断电源(UPS)
  • 10.1 直流系统
  • 10.2 不间断电源(UPS)
  • 11 发电厂电气系统在DCS的监控
  • 11.1 基本要求和设置原则
  • 11.2 监控范围
  • 11.3 监测范围
  • 11.4 硬操后备
  • 11.5 数据采集
  • 11.6 通信接口
  • 11.7 顺序控制
  • 11.8 实时画面
  • 11.9 性能计算及报表管理
  • 12 变电站和发电厂电力网络部分的计算机监控
  • 12.1 基本要求和设置原则
  • 12.2 基本功能
  • 12.3 监控范围
  • 12.4 监测范围
  • 12.5 网络结构及间隔层布置
  • 12.6 数据采集
  • 12.7 实时画面
  • 12.8 性能计算及报表管理
  • 12.9 通信接口
  • 13 发电厂电气系统在ECMS的监控
  • 13.1 基本要求和设置原则
  • 13.2 基本功能
  • 13.3 监控范围
  • 13.4 监测范围
  • 13.5 网络结构和系统构成
  • 13.6 数据采集
  • 13.7 实时画面
  • 13.8 接口方式
  • 14 继电保护及安仝自动装置
  • 14.1 继电保护
  • 14.2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
  • 14.3 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
  • 1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 15.1远动
  • 15.2 电能计量
  • 15.3 自动电压控制(AVC)
  • 15.4 同步相量测量(PMU)
  • 15.5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 16 接地与抗干扰
  • 16.1 常规二次回路和设备的接地
  • 16.2 抗干扰接地
  • 16.3 计算机系统的接地
  • 16.4 其他抗干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