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G/TJ08-2191-2015
  • 1 总则
  • 2 术语
  • 3 设计文件
  • 3.1 一般规定
  • 3.2 大中修工程可行性研究
  • 3.3 施工图设计
  • 4 技术状况调查与评价分析
  • 4.1 一般规定
  • 4.2 原设计主要技术参数
  • 4.3 历次改建工程与大中修工程验收资料
  • 4.4 交通量与轴载
  • 4.5 路面技术状况
  • 4.6 路基技术状况
  • 4.7 桥涵结构技术状况
  • 4.8 沿线设施技术状况
  • 4.9 工程测量
  • 4.10 工程勘察
  • 4.11 技术状况综合评价分析
  • 5 路线
  • 5.1 一般规定
  • 5.2 平面设计
  • 5.3 纵断面设计
  • 5.4 横断面设计
  • 5.5 路线交叉
  • 6 路基
  • 6.1 一般规定
  • 6.2 路基局部拓宽
  • 6.3 翻挖处治加固
  • 6.4 压密注浆加固
  • 6.5 路基防护
  • 6.6 挡土墙整修、加固
  • 7 路面
  • 7.1 一般规定
  • 7.2 沥青路面罩面
  • 7.3 沥青路面翻修、补强
  • 7.4 沥青路面再生应用
  • 7.5 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处理
  • 7.6 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路面
  • 7.7 水泥混凝土面板翻修
  • 7.8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注浆
  • 7.9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
  • 7.10 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地碎石化利用
  • 7.11 路面拓宽
  • 7.12 基层与底基层翻修、重建
  • 7.13 路缘石整修、更换
  • 7.14 路肩整修、重建
  • 7.15 人行道整修、增设
  • 8 桥梁
  • 8.1 一般规定
  • 8.2 桥面系整修、重建
  • 8.3 结构外观整治及涂装
  • 8.4 梁体与支座更换
  • 8.5 梁体拼接及顶升
  • 8.6 结构加固及补强
  • 8.7 桥头搭板、翼墙(耳墙) 、锥坡整修
  • 9 涵洞
  • 9.1 一般规定
  • 9.2 涵洞接长
  • 9.3 涵管更换
  • 9.4 盖板涵整修
  • 9.5 箱涵整修
  • 9.6 倒虹吸砌筑
  • 9.7 涵洞端墙整修、增设
  • 10 排水设施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边沟整修、增设
  • 10.3 排水管道整修、增设
  • 10.4 排水管道非开挖整修、增设
  • 10.5 急流槽、跌水整修、增设
  • 10.6 渗沟整修、增设
  • 10.7 路面层间排水系统增设
  • 11 交通安全与沿线设施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交通标志更换、增设
  • 11.3 交通标线整修、增设
  • 11.4 里程碑、百米桩与界碑更换
  • 11.5 防护设施整修、更换
  • 11.6 隔离设施整修、更换
  • 11.7 防眩设施整修、更换
  • 11.8 声屏障整修、增设
  • 11.9 收费车道与收费岛增设
  • 11.10 收费广场拓宽
  • 11.11 天棚网架加宽
  • 11.12 收费站名设置、更新
  • 12 绿化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栽植土壤补缺、更换
  • 12.3 植物材料更新
  • 12.4 绿化配置
  • 附录A 投资概算及施工图预算汇总表
  • 附录B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 附录C 水泥混凝土板块就地冷再生利用
  • 附录D 公路标志最小无遮挡区域
  • 附录E 收费车道数计算方法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条文说明
  • 1 总则
  • 2 术语
  • 3 设计文件
  • 3.1 一般规定
  • 3.2 大中修工程可行性研究
  • 3.3 施工图设计
  • 4 技术状况调查与评价分析
  • 4.1 一般规定
  • 4.2 原设计主要技术参数
  • 4.3 历次改建工程与大中修工程验收资料
  • 4.4 交通量与轴载
  • 4.5 路面技术状况
  • 4.6 路基技术状况
  • 4.7 桥涵结构技术状况
  • 4.8 沿线设施技术状况
  • 4.9 工程测量
  • 5 路线
  • 5.1 一般规定
  • 5.2 平面设计
  • 5.3 纵断面设计
  • 5.4 横断面设计
  • 5.5 路线交叉
  • 6 路基
  • 6.1 一般规定
  • 6.2 路基局部拓宽
  • 6.3 翻挖处治加固
  • 6.4 压密注浆加固
  • 7 路面
  • 7.1 一般规定
  • 7.2 沥青路面罩面
  • 7.3 沥青路面翻修、补强
  • 7.4 沥青路面再生应用
  • 7.5 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处理
  • 7.6 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路面
  • 7.7 水泥混凝土面板翻修
  • 7.8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注浆
  • 7.9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
  • 7.10 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地碎石化利用
  • 7.11 路面拓宽
  • 7.12 基层与底基层翻修、重建
  • 7.13 路缘石整修、更换
  • 7.15 人行道整修、增设
  • 8 桥梁
  • 8.1 一般规定
  • 8.2 桥面系整修、重建
  • 8.3 结构外观整治及涂装
  • 8.4 梁体与支座更换
  • 8.5 梁体拼接及顶升
  • 8.6 结构加固及补强
  • 9 涵洞
  • 9.6 倒虹吸砌筑
  • 10 排水设施
  • 10.2 边沟整修、增设
  • 10.4 排水管道非开挖整修、增设
  • 10.7 路面层间排水系统增设
  • 11 交通安全与沿线设施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交通标志更换、增设
  • 11.3 交通标线整修、增设
  • 11.7 防眩设施整修、更换
  • 11.9 收费车道与收费岛增设
  • 11.10 收费广场拓宽
  • 11.12 收费站名设置、更新
  • 12 绿化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栽植土壤补缺、更换
  • 12.3 植物材料更新
  • 12.4 绿化配置
  • 附录B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 附录C 水泥混凝土板块就地冷再生利用
  • 附录D 公路标志最小无遮挡区域
  • 附录E 收费车道数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