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9-233-2015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减隔震设计的性能目标
3.3 减隔震设计考虑的作用及其组合
4 抗震性能目标的验算
4.1 一般规定
4.2 抗震性能目标1
4.3 抗震性能目标2
4.4 抗震性能目标3
5 减隔震设计分析方法
5.1 一般规定
5.2 用于动力时程分析的地震作用
5.3 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
6 隔震桥梁
6.1 一般规定
6.2 隔震支座的力学模型
6.3 隔震支座的基本性能
6.4 隔震支座的验算
6.5 支座部位的构造
7 减震桥梁
7.1 一般规定
7.2 粘滞流体阻尼器
7.3 软钢剪切型阻尼器
8 防落梁系统
8.1 一般规定
8.2 梁搭接长度
8.3 防落梁构造
8.4 高差限制构造
8.5 位移限制构造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减隔震设计的性能目标
3.3 减隔震设计考虑的作用及其组合
4 抗震性能目标的验算
4.1 一般规定
4.2 抗震性能目标1
4.3 抗震性能目标2
4.4 抗震性能目标3
5 减隔震设计分析方法
5.1 一般规定
5.2 用于动力时程分析的地震作用
5.3 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
6 隔震桥梁
6.1 一般规定
6.2 隔震支座的力学模型
6.3 隔震支座的基本性能
6.4 隔震支座的验算
6.5 支座部位的构造
7 减震桥梁
7.1 一般规定
7.2 粘滞流体阻尼器
7.3 软钢剪切型阻尼器
8 防落梁系统
8.1 一般规定
8.2 梁搭接长度
8.3 防落梁构造
8.4 高差限制构造
8.5 位移限制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