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GTJ08-2111-2012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资料
  • 3.1 社会经济
  • 3.2 工程地形
  • 3.3 工程地质
  • 3.4 气象、水文
  • 3.5 土石材料
  • 4 设计标准
  • 4.1 一般规定
  • 4.2 工程等级划分与防潮标准
  • 4.3 波浪与风速设计标准
  • 4.4 安全加高值及稳定安全系数
  • 4.5 围区配套设计标准
  • 5 设计潮位与波浪
  • 5.1 潮位
  • 5.2 风速
  • 5.3 波浪
  • 5.4 波浪浅水传播变形
  • 5.5 波浪爬高和越浪量
  • 5.6 波浪作用力
  • 6 总平面布置
  • 6.1 一般规定
  • 6.2 促淤工程总体设计与坝线布置
  • 6.3 围堤堤线布置
  • 6.4 围区分隔与纳潮口及龙口选址
  • 6.5 围区排水与交通系统布置
  • 6.6 河势影响与环境保护
  • 7 促淤坝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促淤工程建筑材料
  • 7.3 促淤坝结构
  • 7.4 纳潮口设置
  • 8 堤身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2 筑堤材料及填筑标准
  • 8.3 堤顶高程
  • 8.4 堤身断面型式与结构布置
  • 8.5 堤顶结构
  • 8.6 护面结构
  • 8.7 消浪措施
  • 8.8 堤坝岸滩防护
  • 8.9 龙口与合龙设计
  • 9 堤坝地基处理与稳定计算
  • 9.1 堤坝地基处理
  • 9.2 渗流计算与控制
  • 9.3 抗滑和抗倾稳定计算
  • 9.4 沉降计算
  • 10 吹填设计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吹填料选择
  • 10.3 取土区设计
  • 10.4 吹填区设计
  • 10.5 吹填区防尘固砂
  • 10.6 围区吹填排水设计
  • 11 围堤与建筑物的交叉和连接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穿堤建筑物
  • 11.3 跨堤建筑物
  • 12 施工组织设计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建筑材料组织
  • 12.3 施工度汛
  • 12.4 主体结构施工
  • 12.5 纳潮口及龙口构筑与合龙施工
  • 12.6 吹填施工
  • 12.7 施工准备和临时工程施工
  • 12.8 施工监测
  • 13 工程管理设计
  • 13.1 一般规定
  • 13.2 管理机构
  • 13.3 工程管理范围
  • 13.4 工程管理内容
  • 13.5 管理设施
  • 13.6 工程运行管理费
  • 附录A 上海沿江(海)风速资料
  • 附录B 上海外围主要水文站点位置及特征潮位资料
  • 附录C 波浪要素计算
  • 附录D 上海地区除涝排水设计雨型
  • 附录E 波浪爬高计算
  • 附录F 越浪量计算
  • 附录G 潜堤波浪力计算
  • 附录H 促淤强度估算经验公式
  • 附录J 护坡护脚计算
  • 附录K 软体排计算
  • 附录L 用作反滤的土工织物设计计算
  • 附录M 边坡内部稳定计算
  • 附录N 堤面排水设计计算
  • 附录P 抗滑稳定计算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