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111115-2014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地下水控制方法选择
  • 3.3 地下水控制设计
  • 4 水文地质勘察
  • 4.1 一般规定
  • 4.2 勘察方案设计
  • 4.3 勘探、监测与试验
  • 4.4 水文地质勘察评价与建议
  • 5 帷幕隔水
  • 5.1 一般规定
  • 5.2 隔水帷幕设计
  • 5.3 地下连续墙
  • 5.4 桩式帷幕
  • 5.5 注浆隔水
  • 6 降水
  • 6.1 一般规定
  • 6.2 降水设计
  • 6.3 降水施工
  • 6.4 工程环境影响预测与风险控制
  • 7 污染场地地下水控制
  • 7.1 一般规定
  • 7.2 污染场地地下水控制设计
  • 7.3 污染场地地下水控制施工
  • 7.4 污染场地地下水排放
  • 8 既有建筑地下水控制
  • 8.1 一般规定
  • 8.2 既有建筑抗浮稳定性评价
  • 8.3 帷幕隔水
  • 8.4 排水减压
  • 9 地下水回灌与抽排水综合利用
  • 9.1 一般规定
  • 9.2 防沉降地下水回灌
  • 9.3 资源型地下水回灌
  • 9.4 抽排水的综合利用
  • 10 地下水控制工程监测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水位监测
  • 10.3 出水量、含沙量监测
  • 10.4 水质监测
  • 10.5 地面沉降监测
  • 10.6 监测预警
  • 10.7 监测成果
  • 附录A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方法
  • 附录B 基坑涌水量计算与数值模拟
  • B.1 一般规定
  • B.2 稳定流计算
  • B.3 非稳定流计算
  • B.4 数值模拟
  • 附录C 隔水帷幕形式选择
  • 附录D 水泥土试块渗透系数测试
  • 附录E 常用地下水预测方法
  • E.1 地下水流解析法
  • E.2 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
  • E.3 地下水数值模型
  • 附录F 降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 附录G 施工降水限量分区图
  • 附录H 地下水位监测报表
  • 附录J 地面沉降监测报表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条文说明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地下水控制方法选择
  • 3.3 地下水控制设计
  • 4 水文地质勘察
  • 4.1 一般规定
  • 4.2 勘察方案设计
  • 4.3 勘探、监测与试验
  • 4.4 水文地质勘察评价与建议
  • 5 帷幕隔水
  • 5.1 一般规定
  • 5.2 隔水帷幕设计
  • 5.3 地下连续墙
  • 5.4 桩式帷幕
  • 5.5 注浆隔水
  • 6 降水
  • 6.1 一般规定
  • 6.2 降水设计
  • 6.3 降水施工
  • 6.4 工程环境影响预测与风险控制
  • 7 污染场地地下水控制
  • 7.1 一般规定
  • 7.2 污染场地地下水控制设计
  • 7.3 污染场地地下水控制施工
  • 7.4 污染场地地下水排放
  • 8 既有建筑地下水控制
  • 8.1 一般规定
  • 8.2 既有建筑抗浮稳定性评价
  • 8.3 帷幕隔水
  • 8.4 排水减压
  • 9 地下水回灌与抽排水综合利用
  • 9.1 一般规定
  • 9.2 防沉降地下水回灌
  • 9.3 资源型地下水回灌
  • 10 地下水控制工程监测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水位监测
  • 10.3 出水量、含沙量监测
  • 10.4 水质监测
  • 10.5 地面沉降监测
  • 10.6 监测预警
  • 10.7 监测成果
  • 附录A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方法
  • 附录B 基坑涌水量计算与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