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3.1 抗震设防
3.2 场地影响和地基基础
3.3 抗震结构体系
3.4 非结构构件
3.5 材料与施工
3.6 隔震建筑
3.7 质量控制
3.8 强震观测系统
4 场地类别评定和地震影响系数
4.1 场地分类
4.2 建筑场地地震影响系数
4.3 地震加速度时程
5 地基基础
5.1 一般规定
5.2 A类和B类基础抗震设计
5.3 C类基础抗震设计
5.4 D类和E类基础抗震设计
6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6.1 一般规定
6.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
6.3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振型分解法
6.4 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6.5 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
6.6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
6.7 非建筑结构抗震验算
7 钢结构
7.1 一般规定
7.2 钢结构构件
7.3 钢结构节点
7.4 钢结构的抗震构造
7.5 质量控制
8 钢筋混凝土结构
8.1 一般规定
8.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类别
8.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
8.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构造
8.5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8.6 质量控制
9 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
9.1 一般规定
9.2 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
9.3 钢管混凝土结构构件
9.4 组合接头
9.5 组合结构
9.6 E类结构抗震设计
9.7 质量控制
10 砌体结构
10.1 一般规定
10.2 构造柱和芯柱
10.3 圈梁
10.4 墙体
10.5 梁、柱和楼(屋)盖
10.6 墙体抗震验算
10.7 质量控制
11 隔震房屋
11.1 一般规定
11.2 计算要点
11.3 构造措施和施工要点
11.4 隔震元件的质量控制
12 非结构构件
12.1 一般规定
12.2 建筑构件
12.3 机械和电气部件
12.4 玻璃幕墙
12.5 质量控制
附录A 我国主要城市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特征周期分区和地震危险性特征分区
附录B 场地分类和场地特征周期
附录C 土层剪切波速的确定
附录D 场地反应谱的阻尼修正
附录E 推荐用于Ⅰ、Ⅱ、Ⅲ、Ⅳ类场地的设计地震动
附录F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等效失稳临界应力
本通则用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