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材料
  • 3.l 混凝土
  • 3.2 钢材
  • 3.3 其他材料
  • 4 荷载和地震作用
  • 4.1 荷载
  • 4.2 地震作用
  • 5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 5.l 一般规定
  • 5.2 结构布置与楼盖结构
  • 5.3 计算要点
  • 6 密肋复合板结构基本构件
  • 6.1 密肋复合墙体设计
  • 6.2 密肋复合楼盖设计
  • 6.3 结构与保温一体化设计
  • 7 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房屋适用范围
  • 7.3 结构布置
  • 7.4 多层结构密肋复合墙板连接构造
  • 8 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
  • 8.1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 8.2 抗震等级
  • 8.3 结构布置
  • 8.4 水平位移限值
  • 8.5 截面设计与构造
  • 8.6 高层结构密肋复合墙板连接构造
  • 9 部分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
  • 9.1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 9.2 抗震等级
  • 9.3 构件设计与构造
  • lO 施工与验收
  • 10.l —般规定
  • 10.2 板类预制构件工程
  • 10.3 预制填充体构件生产及检验
  • 10.4 装配整体式密肋复合墙体施工与验收
  • 10.5 轻钢密肋复合墙体施工与验收
  • 10.6 现浇密肋复合楼盖分项工程施工与验收
  • 10.7 结构与保温一体化施工与验收
  • 10.8 其他专业配合及安全事项
  • 附录A EPS模块保温材料性能要求
  • 附录B 密肋复合墙体等效为匀质壳及等效斜压杆模型的计算方法
  • 附录C 密肋复合板结构与保温一体化构造
  • 附录D 密肋复合板结构施工与验收表
  • 附录E 密肋复合板结构施工工艺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附:条文说明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3 材料
  • 3.3 其他材料
  • 4 荷载和地震作用
  • 4.1 荷载
  • 4.2 地震作用
  • 5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 5.1 一般规定
  • 5.2 结构布置与楼盖结构
  • 5.3 计算要点
  • 6 密肋复合板结构基本构件
  • 6.1 密肋复合墙体设计
  • 6.2 密肋复合楼盖设计
  • 6.3 结构与保温一体化设计
  • 7 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房屋适用范围
  • 7.3 结构布置
  • 7.4 多层结构密肋复合墙板连接构造
  • 8 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
  • 8.1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 8.2 抗震等级
  • 8.3 结构布置
  • 8.4 水平位移限值
  • 8.5 截面设汁与构造
  • 9 部分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
  • 9.1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 9.3 构件设计与构造
  • 10 施工与验收
  • 10.2 板类预制构件工程
  • 10.3 预制填充体构件生产及检验
  • l0.4 装配整体式密肋复合墙体施工与验收
  • l0.6 现浇密肋复合楼盖分项工程施工与验收
  • 10.7 结构与保温一体化施工与验收
  • 10.8 其他专业配合及安全事项
  • 附录B 密肋复合墙体等效为匀质壳及等效斜压杆模型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