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50288-99
  • 1 总 则
  • 2 工程等级划分
  • 3设计标准
  • 3.1 灌溉标准
  • 3.2排水标准
  • 3.3防洪标准
  • 3.4 滋排水质标准
  • 4 总体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 4.3 总体布置
  • 5 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
  • 4.4 环境影响评价和经济评价
  • 5.1蓄水工程
  • 5.2 引水工程
  • 5.3 沉沙池
  • 5.4 泵 站
  • 5.5机 井
  • 6 灌溉输配水系统
  • 6.1 灌溉渠道系统
  • 6.2 渠道防渗衬砌
  • 6.3 濯溉管道系统
  • 7 排水系统
  • 7.1 明沟排水系统
  • 7.2 暗管排水系统
  • 8 田间工程
  • 8.1典型设计
  • 8.2 灌水沟畦与格田
  • 8.3 田间渠道与排水沟
  • 9.3 渡 槽
  • 84 田间道路与林带
  • 9 灌排建筑物
  • 9.1一般规定
  • 9.2 水 闸
  • 9.4 倒虹吸
  • 9.5 涵 洞
  • 9.6 隧 洞
  • 9.7 跌水与陡坡
  • 9.8 量水设施
  • 10 喷灌和微灌系统
  • lO.1 一般规定
  • lO.2喷灌系统
  • 10.3 微灌系统
  • 11 环境监测与保护
  • 11.1环境监测
  • 11.2 灌溉水源保护
  • 11.3 工程环境保护
  • 12 附属工程设施
  • 附录B 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确定作物生育期灌溉制度
  • 附录C 排涝模数计算
  • 附录A 用彭曼法计算作物需水量
  • 附录D 泥沙沉降速度
  • 附录E 渠床糙率
  • 附录F 渠道允许不冲流速
  • 附录G 黄河流域浑水渠道水流挟沙能力计算
  • 附录H 梯形渠道实用经济断面的计算方法
  • 附录J 渠道防渗衬砌结构适用条件
  • 附录K 末级固定排水沟和吸水管间距计算
  • 跗录L 地下水排水强度汁算
  • 跗录M 渡槽水力计算
  • 附录N 倒虹吸水力计算
  • 附录P 涵洞(或隧洞)水力计算
  • 附录Q 单级跌水和单级等底宽陡坡水力计算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附:条文说明
  • 1 总 则
  • 2 工程等级划分
  • 3 设计标准
  • 3.1 灌溉标准
  • 3.2排水标准
  • 3.3防洪标准
  • 3.4 滋排水质标准
  • 4 总体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 4.3 总体布置
  • 4.4 环境影响评价和经济评价
  • 5 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
  • 5.1蓄水工程
  • 5.2 引水工程
  • 5.3 沉沙池
  • 5.4 泵 站
  • 5.5 机 井
  • 6 灌溉输配水系统
  • 6.1 灌溉渠道系统
  • 6.2 渠道防渗衬砌
  • 6.3 濯溉管道系统
  • 7 排水系统
  • 7.1 明沟排水系统
  • 7.2 暗管排水系统
  • 8 田间工程
  • 8.1典型设计
  • 8.2 灌水沟畦与格田
  • 8.3 田间渠道与排水沟
  • 84 田间道路与林带
  • 9 灌排建筑物
  • 9.1一般规定
  • 9.2 水 闸
  • 9.3 渡 槽
  • 9.4 倒虹吸
  • 9.5 涵 洞
  • 9.6 隧 洞
  • 9.7 跌水与陡坡
  • 9.8 量水设施
  • 10 喷灌和微灌系统
  • lO.1 一般规定
  • lO.2喷灌系统
  • 10.3 微灌系统
  • 11 环境监测与保护
  • 11.1环境监测
  • 11.2 灌溉水源保护
  • 11.3 工程环境保护
  • 12 附属工程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