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
2 术语
3 运营组织
3.1 运营概念
3.2 运营规模
3.3 运营模式
3.4 辅助配线
3.5 管理方式
4 限界
4.1 一般规定
4.2 制定限界的基本参数
4.3 制定建筑限界的原则
5 线路
5.1 一般规定
5.2 线路平面
5.3 线路纵断面
5.4 安全线
6 轨道
6.1 一般规定
6.2 钢轨且配件
6.3 扣件、轨枕及道床
6.4 道岔且其道床
6.5 减振轨道结构
6.6 轨道附属设备及安全设备
6.7 线路标志及有关信号标志
7 路基
7.1 一般规定
7.2 路基设计
7.3 路基支挡结构物
7.4 路基排水及防护
8 车站建筑
8.1 一般规定
8.2 车站总体布置
8.3 车站平面
8.4 车站环境设计
8.5 车站出入口
8.6 风井与冷却塔
8.7 人行楼梯、自动扶梯、电梯、屏蔽门
9 高架结构
9.1 一般规定
9.2 荷载
9.3 结构设计
9.4 构造要求
9.5 车站高架结构
10 地下结构
10.1 一般规定
10.2 荷载
10.3 工程材料
10.4 结构形式及衬砌
10.5 结构设计
10.6 构造要求
11 工程防水
11.1 一般规定
11.2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11.3 附加防水层
11.4 高架结构防水
11.5 地下车站结构防水
11.6 区间隧道结构防
12 通风、空调与来暖
12.1 一般规定
12.2 地下部分的通风与空调
I 隧道通风系统
Ⅱ 地下车站通风与空调系统
Ⅲ 地下车站设备且管理用房通风与空调系统
Ⅳ 空调冷源及水系统
Ⅴ 风亭、风道和风井
Ⅵ 通风与空调系统控制
Ⅶ 地下车站采暖
12.3 高架线和地面线的通风、空调和采暖
I 通风与空调
Ⅱ 采暖
13 给水与排水
13.1 一般规定
13.2 给水
13.3 排水
13.4 车辆段和停车场给水与排水
I 给水
Ⅱ 排水
14 供电
14.1 一般规定
14.2 变电所
14.3 牵引网
14.4 电缆
14.5 动力与照明
14.6 电力监控系统
14.7 杂散电流与接地
15 通信
15.1 一般规定
15.2 传输系统
15.3 公务电话系统
15.4 专用电话系统
l5.5 无线通信系统
15.6 广播系统
15.7 时钟系统
15.8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15.9 电源及接地系统
15.10 通信用房技术要求
16 信号
16.1 一般规定
16.2 列车自动控制(ATC) 系统
16.3 列车自动监控(ATS) 系统
16.4 调度集中(CTC)系统
16.5 列车自动防护(ATP) 系统
16.6 列车自动运行(ATO) 系统
16.7 车辆段及停车场信号系统
16.8 其他
17 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
17.1 一般规定
17.2 电梯布置
17.3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布置
18 自动售检票系统
18.1 一般规定
18.2 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构成
18.3 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功能
18.4 自动售检票系统与相关系统的接口
19 防灾与报警
19.1 防灾
I 一般规定
Ⅱ 建筑防火
Ⅲ 消防给水与灭火装置
Ⅳ 防烟、排烟与事故通风
V 防灾通信
Ⅵ 防灾用电与疏散指示标志
Ⅶ 其他灾害预防
l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I 一般规定
Ⅱ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Ⅲ 消防联动控制
Ⅳ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Ⅶ 系统供电
Ⅷ 布线
V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Ⅵ 消防控制室
19.3 其他灾害报警
20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20.1 一般规定
20.2 系统设计原则
20.3 系统基本功能
20.4 硬件设备配置
20.5 软件基本要求
20.6 系统网络结构与功能
20.7 布线及接地
21 运营控制中心
21.1 一般规定
21.2 功能分区与总体布置
21.3 建筑与装修
21.4 布线
21.5 供电、防雷与接地
21.6 通风、空调与采暖
21.7 照明与应急照明
21.8 消防与安全
22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
22.1 一般规定
22.2 车辆段和停车场的功能、规模及总平面设计
22.3 车辆运用整备设施
22.4 车辆检修设施
22.5 车辆段设备维修与动力设施
22.6 结合维修中心
22.7 物资总库
22.8 培训中心
22.9 救援设施
22.10 其他
23 环境保护
23.1 一般规定
23.2 噪声
I 车辆和设备噪声
Ⅱ 车站噪声
Ⅲ 环境噪声
Ⅳ 车辆段和停车场噪声
23.3 振动
I 列车运行振动
Ⅱ 设备振动
23.4 空气质量
I 地下车站空气质量
Ⅱ 车辆段空气质量
23.5 废水
I 车站废水
Ⅱ 车辆段废水
23.6 电磁辐射
23.7 其他
附录A 曲线地段设备限界计算方法
附录B A型车限界图
附录C B1型车限界图
附录D B2型车限界图
本规范用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