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年版)
  • 前 言
  • 目 录
  • 第一部分 总平面设计
  • 1 总则
  • 2 基地总平面
    • 2.1 一般规定
    • 2.2 建筑、建筑突出物与用地红线的规定
    • 2.3 建筑高度计算
    • 2.4 建筑间距
    • 2.5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 2.6 基地防灾、防噪声、避免光污染及防视线干扰、避震疏散场所
  • 3 竖向设计
    • 3.1 一般规定
    • 3.2 各类场地的适用坡度
    • 3.3 山地地形各类坡度的划分及竖向设计处理
    • 3.4 场地平整及土石方量计算
    • 3.5 各类土壤土石方量的换算系数(自然状态、压实状态)
    • 3.6 标高注法
  • 4 道路及停车场
    • 4.1 一般规定
    • 4.2 消防车道
    • 4.3 基地内道路技术标准
    • 4.4 山区道路
    • 4.5 停车场
  • 5 广场、商业步行区及室外活动运动场
    • 5.1 广场
    • 5.2 商业步行区
    • 5.3 室外活动和运动场地
  • 6 管线综合
    • 6.1 一般规定
    • 6.2 地下管线最小水平及垂直距离
  • 附录
    • 附录1 部分城市日照间距的规定摘录
  • 1.1 北京市《建筑专业技术细则》(2005年版)摘录
  • 1.2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3年版)摘录
  • 1.3 《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规定》(试行)摘录
  • 1.4 《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07年修正)摘录
  • 1.5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摘录
  • 附录2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内部发行)摘录汇总
  • 1.6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年版)摘录
  • 2.1 不同类别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规模折算比例
  • 2.2 普通高等学校用地指标
  • 2.3 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设用地补助指标
  • 2.4 体育场地配置标准
  • 第二部分 建筑设计
  • 1 总则
  • 2 基本规定
    • 2.1 一般规定
    • 2.2 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
    • 2.3 民用建筑分类及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划分
    • 2.4 建筑面积计算
    • 2.5 房间合理使用人数及无标定人数的房间疏散人数的确定
    • 2.6 层高和室内净高
    • 2.7 室内环境
    • 2.8 安全防范
    • 2.9 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要点及绿色建筑评价
  • 3 地下室
    • 3.1 一般规定
    • 3.2 地下室防水
    • 3.3 地下室防火
    • 3.4 地下汽车库设计
    • 3.5 地下室节能设计
  • 4 墙体
    • 4.1 墙体类型及材料
    • 4.2 墙体防潮、防水、隔汽
    • 4.3 墙体防火
    • 4.4 墙体抗震
    • 4.5 墙体隔声
    • 4.6 墙体保温、隔热
    • 4.7 墙体外装修
  • 5 幕墙、采光顶
    • 5.1 常用类型
    • 5.2 主要材料及选用要点
    • 5.3 主要物理性能指标
    • 5.4 防火设计
    • 5.5 节能设计
    • 5.6 防潮、防水、隔汽设计
    • 5.7 防雷设计
    • 5.8 隔声设计
    • 5.9 维护与清洁
    • 5.10 常用类型的建筑幕墙、采光顶的其他选用要点
  • 6 室内装修工程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楼地面
    • 6.3 踢脚、墙裙、内墙面
    • 6.4 顶棚
    • 6.5 家具、灯具
  • 7 屋面
    • 7.1 屋面类型
    • 7.2 材料及坡度
    • 7.3 屋面排水
    • 7.4 屋面防水等级
    • 7.5 平屋面构造
    • 7.6 卷材(含防水涂膜)屋面
    • 7.7 刚性防水屋面
    • 7.8 瓦屋面
    • 7.9 金属板屋面
    • 7.10 种植屋面
    • 7.11 屋面的保温和隔热
    • 7.12 屋面防火
    • 7.13 屋面维修
    • 7.14 其他
  • 8 楼梯、台阶、坡道
    • 8.1 一般规定
    • 8.2 楼梯、楼梯间设计
    • 8.3 楼梯、楼梯间防火设计
    • 8.4 台阶、坡道
  • 9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 9.1 一般规定
    • 9.2 电梯
    • 9.3 自动扶梯
    • 9.4 自动人行道
    • 9.5 防火设计要点
    • 9.6 局部布置及构造
  • 10 门窗
    • 10.1 一般规定
    • 10.2 门、窗的物理性能
    • 10.3 门的开启方式及选用要点
    • 10.4 窗的开启方式及选用要点
    • 10.5 窗台、凸窗
    • 10.6 玻璃
    • 10.7 门、窗的防火设计
    • 10.8 门、窗的节能设计
    • 10.9 擦窗
  • 11 其他部位
    • 11.1 阳台
    • 11.2 排气道和室内通风道
    • 11.3 垃圾管道及垃圾间
    • 11.4 电缆井、管道井
    • 11.5 避难层(间)和屋顶停机坪
  • 12 厨房
    • 12.1 一般规定
    • 12.2 住宅厨房
    • 12.3 公用厨房
  • 13 卫生间
    • 13.1 一般规定
    • 13.2 住宅卫生间
    • 13.3 公用卫生间
  • 14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公共建筑无障碍实施范围
    • 14.3 居住建筑无障碍实施范围
    • 14.4 建筑入口
    • 14.5 走道及门窗
    • 14.6 楼梯
    • 14.7 电梯
    • 14.8 公共厕所
    • 14.9 轮椅席位
    • 14.10 无障碍客房
    • 14.11 无障碍住房
  • 15 设备用房
    • 15.1 锅炉房
    • 15.2 冷(热)源机房
    • 15.3 配、变电所
    • 15.4 柴油发电机房
    • 15.5 水泵房
    • 15.6 中水处理站
    • 15.7 燃气表室
    • 15.8 热交换站
  • 附录
    • 附录1 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 附录2 《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1-2000摘录
    • 附录3 《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试行)》摘录
    • 附录4 防水材料简介
    • 附录5 防水材料选用要点
  • 第三部分 景观设计
  • 1 总则
  • 2 景观设计
    • 2.1 一般规定
    • 2.2 平面布局
    • 2.3 竖向设计
    • 2.4 园路及铺装场地
    • 2.5 景观小品
    • 2.6 水景
    • 2.7 种植设计
    • 2.8 经济技术指标
  • 附录
    • 附录1 常用绿化植物名录
    • 附录2 种植屋面选用植物表
    • 附录A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
    • 附录B 主要依据的设计标准、规范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