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J43/T390-2022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水量与水质
  • 3.1 设计参数
  • 3.2 水量
  • 3.3 渗透设施计算
  • 3.4 雨水调蓄排放计算
  • 3.5 雨水收集回用计算
  • 3.6 水质
  • 4 规划与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系统设计与设施选型
  • 5 常用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
  • 5.1 透水路面
  • 5.2 绿色屋顶
  • 5.3 下凹式绿地
  • 5.4 生物滞留设施
  • 5.5 渗透塘
  • 5.6 湿塘
  • 5.7 雨水湿地
  • 5.8 调节塘
  • 5.9 植草沟
  • 5.10 植被缓冲带
  • 5.11 雨落水管断接
  • 6 监测与控制
  • 6.1 一般规定
  • 6.2 监测
  • 6.3 控制
  • 6.4 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
  • 7 施工和验收
  • 7.1 一般规定
  • 7.2 施工
  • 7.3 工程验收
  • 8 维护管理
  • 8.1 一般规定
  • 8.2 维护管理
  • 附录A 湖南省主要城市降雨特征统计数据
  • 附录B 湖南省主要城市暴雨强度公式
  • 附录C 湖南省主要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 附录D 湖南省主要城市气候要素资料
  • 附录E 湖南省主要城市不同月份平均蒸发量
  • 附录F 日调节计算法确定雨水池回用容积
  • 附录G 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的数值模拟流程
  • 附录H 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常用植物的选用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附: 条文说明
  • 1 总则
  • 3 水量与水质
  • 3.1 设计参数
  • 3.2 水量
  • 3.3 渗透设施计算
  • 3.4 雨水调蓄排放计算
  • 3.5 雨水收集回用计算
  • 3.6 水质
  • 4 规划与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系统设计与设施选型
  • 5 常用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
  • 5.1 透水路面
  • 5.2 绿色屋顶
  • 5.3 下凹式绿地
  • 5.4 生物滞留设施
  • 5.5 渗透塘
  • 5.6 湿塘
  • 5.7 雨水湿地
  • 5.8 调节塘
  • 5.9 植草沟
  • 5.10 植被缓冲带
  • 5.11 雨落水管断接
  • 6 监测与控制
  • 6.1 一般规定
  • 6.2 监测
  • 6.3 控制
  • 6.4 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
  • 7 施工和验收
  • 7.1 一般规定
  • 7.2 施工
  • 7.3 工程验收
  • 8 维护管理
  • 8.1 一般规定
  • 8.2 维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