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SUS20-2021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设计阶段与设计要求
  • 4 车站管线综合布置
  • 4.1 一般规定
  • 4.2 管线综合布置
  • 4.3 管线与设备
  • 4.4 管线穿越房间及隔墙
  • 4.5 重要设备房间
  • 4.6 隔墙预留孔洞
  • 4.7 车站关键节点部位
  • 4.8 管线的安装和检修空间
  • 4.9 照明线槽及配管布置
  • 4.10 环控设备的操作和检修空间
  • 4.11 管线转弯半径
  • 4.12 公共区装修末端设备布置
  • 5 区间管线综合布置
  • 5.1 一般规定
  • 5.2 区间及联络通道管线布置
  • 6 车辆基地管线综合布置
  • 6.1 一般规定
  • 6.2 标髙与坐标系
  • 6.3 室外地下管线综合布置
  • 6.4 室内管线综合布置
  • 7 模型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基准点和基准面
  • 7.3 项目文件夹结构和模型分解
  • 7.4 模型文件和模型颜色
  • 7.5 模型细度
  • 8 深化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2 机电系统施工图
  • 8.3 数字化加工和装配式施工
  • 8.4 综合支吊架和抗震支吊架
  • 8.5 隔墙预留孔洞
  • 8.6 公共区装修及末端设备布置
  • 9 设计流程与过程控制
  • 9.1 设计流程
  • 9.2 设计管理
  • 9.3 设计提资
  • 10 交付成果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成果内容与文件
  • 附录A 管线之间最小允许净距离
  • 附录B 车站设备房间及通道最小净高
  • 附录C 车辆基地专业(系统)
  • 附录D 管线综合信息模型清单
  • 附录E 模型元素代码及颜色
  • 附录F 模型元素分解和模型细度LOD2.6
  • 附录G 模型元素分解和模型细度LOD3.2
  • 附录H 模型元素分解和模型细度LOD3.5
  • 附录J 设计流程
  • 附录K 工作联系单
  • 附录L 会签意见表
  • 附录M 会签记录表
  • 附录N 互提资料单
  • 附录P 管线综合二维制图
  • P.1 一般规定
  • P.2 图例符号
  • P.3 图层与颜色
  • P.4 线宽、字体与字高
  • P.5 管线绘制与标注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附:条文说明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设计阶段与设计要求
  • 4 车站管线综合布置
  • 4.1 一般规定
  • 4.2 管线综合布置
  • 4.3 管线与设备
  • 4.4 管线穿越房间及隔墙
  • 4.5 重要设备房间
  • 4.6 隔墙预留孔洞
  • 4.7 车站关键节点部位
  • 4.8 管线的安装和检修空间
  • 4.9 照明线槽及配管布置
  • 4.10 环控设备的操作和检修空间
  • 4.11 管线转弯半径
  • 4.12 公共区装修末端设备布置
  • 5 区间管线综合布置
  • 5.1 一般规定
  • 5.2 区间及联络通道管线布置
  • 6 车辆基地管线综合布置
  • 6.2 标高与坐标系
  • 6.3 室外地下管线综合布置
  • 6.4 室内管线综合布置
  • 7 模型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基准点和基准面
  • 7.3 项目文件夹结构和模型分解
  • 7.4 模型文件和模型颜色
  • 7.5 模型细度
  • 8 深化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2 机电系统施工图
  • 8.3 数字化加工和装配式施工
  • 8.4 综合支吊架和抗震支吊架
  • 8.5 隔墙预留孔洞
  • 8.6 公共区装修及末端设备布置
  • 9 设计流程与过程控制
  • 9.1 设计流程
  • 9.2 设计管理
  • 9.3 设计提资
  • 10 交付成果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成果内容与文件
  • 附录P 管线综合二维制图
  • P.1 一般规定
  • P.2 图例符号
  • P.3 图层与颜色
  • P.4 线宽、字体与字高
  • P.5 管线绘制与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