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13(J)/T8383-2020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4 集成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模数协调
  • 4.3 协同设计
  • 5 建筑支撑体
  • 5.1 一般规定
  • 5.2 材料
  • 5.3 场地、地基与基础
  • 5.4 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 5.5 荷载与作用
  • 5.6 结构分析和变形验算
  • 5.7 钢筋混凝土支撑体
  • 5.8 钢结构和组合结构支撑体
  • 5.9 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 5.10 共用部分、共用设备及管线
  • 6 建筑填充体
  • 6.1 一般规定
  • 6.2 建筑
  • 6.3 给水与排水
  • 6.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6.5 电气
  • 6.6 智能化
  • 7 建筑长寿性能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建筑填充体耐久性能
  • 7.3 结构耐久性能
  • 7.4 建筑适应性能
  • 8 品质优良性能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2 无障碍设计
  • 8.3 长期维护性能
  • 9 绿色持续性能设计
  • 9.1 一般规定
  • 9.2 室内环境
  • 9.3 室外环境
  • 9.4 围护结构
  • 10 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勘察阶段
  • 10.3 方案设计阶段
  • 10.4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附:条文说明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集成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模数协调
  • 4.3 协同设计
  • 5 建筑支撑体
  • 5.1 一般规定
  • 5.2 材料
  • 5.3 场地、地基与基础
  • 5.4 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 5.5 荷载与作用
  • 5.6 结构分析和变形验算
  • 5.7 钢筋混凝土支撑体
  • 5.8 钢结构和组合结构支撑体
  • 5.9 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 5.10 共用部分、共用设备及管线
  • 6 建筑填充体
  • 6.2 建筑
  • 6.3 给水与排水
  • 6.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6.5 电气
  • 7 建筑长寿性能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建筑耐久性能
  • 7.3 结构耐久性能
  • 7.4 建筑适应性能
  • 8 品质优良性能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2 无障碍设计
  • 9 绿色持续性能设计
  • 9.2 室内环境
  • 9.4 围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