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39352-2020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缩略语
  • 5 总则
  • 5.1 位序号的约定
  • 5.2 信息速率的约定
  • 5.3 邻近空间链路模型
  • 5.4 邻近空间链路协议基本原理
  • 6 协议数据单元
  • 6.1 概述
  • 6.2 邻近空间链路传送帧
  • 7 数据链路层结构
  • 7.1 概述
  • 7.2 同步和编码子层
  • 7.3 数据帧子层
  • 7.4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 7.5 数据业务子层
  • 7.6 I/O 子层
  • 8 时间业务
  • 8.1 概述
  • 8.2 传送帧时间标签记录
  • 8.3 时间相关过程
  • 8.4 向远程节点传输时间
  • 9 数据业务操作
  • 9.1 概述
  • 9.2 邻近空间链路状态表
  • 9.3 影响状态的因素和事件
  • 9.4 状态转换表及状态转换图
  • 9.5 物理层接口
  • 9.6 发送操作
  • 9.7 接收操作
  • 10 通信操作规程(COP-P)
  • 10.1 概述
  • 10.2 发送规程(FOP-P)
  • 10.3 接收规程(FARM-P)
  • 11 I/O 子层操作
  • 11.1 概述
  • 11.2 发送操作
  • 11.3 接收操作
  •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O22663:2015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
  •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O22663:2015相比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
  •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变长管理协议数据域格式
  • C.1 SPDU 类型1:指令/报告/PLCW SPDU 数据域
  • C.2 SPDU 类型2:时间分发SPDU 数据域
  •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管理信息库参数
  •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发给航天器控制器的通知
  •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安全性考虑
  • F.1 安全性背景
  • F.2 安全性顾虑
  • F.3 潜在威胁与攻击情景
  • F.4 不采取安全性措施的后果
  • 图1 位序号的约定
  • 图2 不同信息速率的测定位置示意图
  • 图3 邻近空间链路模型结构
  • 图4 邻近空间链路传送帧与 PLTU 之间的关系
  • 图5 邻近空间链路传送帧结构
  • 图6 传送帧帧头格式
  • 图7 U-frame数据域结构
  • 图8 PLCW 结构图
  • 图9 邻近空间链路协议分层结构图
  • 图10 COP-P的配置
  • 图11 邻近空间链路协议时间标签记录
  • 图12 向远程节点传输时间
  • 图13 全双工模式状态转换图
  • 图14 半双工模式状态转换图
  • 图15 单工模式状态转换图
  • 图16 COP-P过程
  • 图17 FOP-P状态图
  • 图18 FARM-P状态图
  • 图 C.1 SPDU 类型1数据域内容
  • 图 C.2 设置发射机参数指令
  • 图 C.3 设置控制参数指令
  • 图 C.4 设置接收机参数指令
  • 图 C.5 设置 V(R)指令
  • 图 C.6 报告请求
  • 图 C.7 设置物理层扩展指令
  • 图 C.8 源SCID报告组成结构
  • 图 C.9 类型2SPDU 数据域内容
  • 表1 U-frame数据域内容类别定义
  • 表2 传送帧生成阶段SCID与源/目的标识的设置
  • 表3 接收端节点的行为与SCID、源/目的标识的关系
  • 表4 段头顺序标识
  • 表5 定长SPDU
  • 表6 变长SPDU
  • 表7 邻近空间链路数据业务操作索引
  • 表8 与 DUPLEX变量无关的状态(共用状态)
  • 表9 DUPLEX=“全双工”时的状态表
  • 表10 DUPLEX=“半双工”时的状态表
  • 表11 DUPLEX=“单工”时的状态表(接收或发送)
  • 表12 控制变量初始化表
  • 表13 全双工模式会话建立和数据业务状态转换表
  • 表14 全双工模式通信改变状态转换表
  • 表15 全双工模式会话终止状态转换表
  • 表16 半双工模式会话建立和数据业务状态转换表
  • 表17 半双工模式通信改变状态转换表
  • 表18 半双工模式会话终止状态转换表
  • 表19 单工模式状态转换表
  • 表20 TRANSMIT=ON、MODULATION=ON 时,输出码流的数据源选择
  • 表21 FOP-P状态表
  • 表22 FARM-P状态表
  • 表A.1 本标准与ISO22663:2015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
  • 表B.1 本标准与ISO22663:2015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 表C.1 返向发射机频率
  • 表C.2 按数据率排序表
  • 表C.3 按比特类型排序表
  • 表C.4 Rcs和Rd 关系表
  • 表C.5 前向链路 RX频率
  • 表C.6 扩展物理层数据率集
  • 表C.7 编码后的符号和数据率关系表
  • 表C.8 前向链路接收频率
  • 表C.9 返向链路发射频率
  • 表D.1 管理信息库参数
  • 表E.1 通知航天器控制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