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9351-2020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5 概述
5.1 协议概念
5.2 业务概述
5.3 功能概述
6 业务
6.1 概述
6.2 业务数据单元
6.3 虚拟信道包(VCP)业务
6.4 虚拟信道访问(VCA)业务
6.5 虚拟信道帧副导头(VC_FSH)业务
6.6 虚拟信道操作控制域(VC_OCF)业务
6.7 虚拟信道帧(VCF)业务
6.8 主信道帧副导头(MC_FSH)业务
6.9 主信道操作控制域(MC_OCF)业务
6.10 主信道帧(MCF)业务
7 数据单元格式
7.1 位序号的约定
7.2 遥测传送帧
7.3 传送帧主导头
7.4 传送帧副导头
7.5 传送帧数据域
7.6 操作控制域
7.7 帧差错控制域
8 协议流程
8.1 发送端协议流程
8.2 接收端协议流程
9 管理参数
9.1 概述
9.2 物理信道管理参数
9.3 主信道管理参数
9.4 虚拟信道管理参数
9.5 包传输管理参数
10 支持SDLS的协议规定
10.1 概述
10.2 SDLS协议格式规定
10.3 SDLS协议流程
10.4 SDLS管理参数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ISO22645:2016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
附录B (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ISO22645:2016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
图1 遥测空间数据链路协议和 OSI分层关系
图2 信道之间的关系
图3 异步类业务模型
图4 同步业务模型
图5 发送端协议实体的内部组成
图6 接收端协议实体的内部组成
图7 遥测空间数据链路协议信道树
图8 位序号的约定
图9 遥测传送帧组成结构
图10 传送帧主导头
图11 传送帧数据域状态
图12 传送帧副导头
图13 帧差错控制编码逻辑图
图14 帧差错控制译码逻辑图
图15 包处理功能抽象模型
图16 虚拟信道生成功能抽象模型
图17 虚拟信道多路复用功能抽象模型
图18 主信道生成功能抽象模型
图19 主信道多路复用功能抽象模型
图20 所有帧生成功能抽象模型
图21 包提取功能的抽象模型
图22 虚拟信道接收功能的抽象模型
图23 虚拟信道解复用功能的抽象模型
图24 主信道接收功能的抽象模型
图25 主信道解复用功能的抽象模型
图26 所有帧接收功能的抽象模型
图27 不带SDLS的帧与带SDLS的帧比较
表1 遥测空间数据链路协议提供的业务
表2 物理信道管理参数
表3 主信道管理参数
表4 虚拟信道管理参数
表5 包传输管理参数
表6 SDLS协议保护的遥测业务
表 A.1 本标准与ISO22645:2016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
表 B.1 本标准与ISO22645:2016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