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G-2019-66
  • 1 总则
  • 1.1 适用范围
  • 1.2 基本原则
  • 1.3 目标任务
  • 2 基础评估
  • 2.1 生态修复基础系统评估
  • 2.1.1 现状调查
  • 2.1.2 问题分析
  • 2.2 城市修补基础要素评估
  • 2.2.1 现状调查
  • 2.2.2 问题分析
  • 2.3 公众调查
  • 2.4 确定“城市双修”重点区域
  • 2.4.1 确定生态修复优先区域
  • 2.4.2 确定城市修补重点区域
  • 3 行动方案
  • 3.1 构建工作体系
  • 3.2 制定行动计划
  • 3.2.1 明确“城市双修”重点
  • 3.2.2 制定项目库
  • 3.3 制定实施方案
  • 4 生态修复技术指引
  • 4.1 山体修复
  • 4.1.1 排除隐患
  • 4.1.2 修复植被
  • 4.1.3 综合利用
  • 4.2 水体修复
  • 4.2.1 保障水体安全
  • 4.2.2 增强自净能力
  • 4.2.3 恢复自然形态
  • 4.2.4 提升滨水景观
  • 4.3 绿地系统修复
  • 4.3.1 完善系统
  • 4.3.2 增加绿量
  • 4.3.3 提升品质
  • 4.4 废弃地修复
  • 4.4.1 污染治理
  • 4.4.2 植被修复
  • 4.4.3 改造再利用
  • 5 城市修补技术指引
  • 5.1 功能设施修补
  • 5.1.1 补齐市政公用设施短板
  • 5.1.2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 5.1.3 改善交通出行条件
  • 5.2 公共空间修补
  • 5.2.1 增加公共空间
  • 5.2.2 提升城市公园
  • 5.2.3 优化城市广场空间
  • 5.2.4 优化城市街道空间
  • 5.2.5 改善重要公共建筑的节点空间
  • 5.2.6 改善慢行交通空间
  • 5.2.7 改善公共停车空间
  • 5.3 城市风貌修补
  • 5.3.1 塑造城市特色
  • 5.3.2 保护历史风貌
  • 5.3.3 治理户外空间
  • 5.3.4 提升建筑风貌
  • 5.4 老旧地区修补
  • 5.4.1 整治老旧社区
  • 5.4.2 复兴老旧商业街(区)
  • 5.4.3 改造老旧厂区(房)
  • 6 实施保障
  • 6.1 加强组织领导
  • 6.2 强化技术支撑
  • 6.3 鼓励公众参与
  • 6.4 统筹资金渠道
  • 6.5 强化监管评估
  • 7 附则
  • 附录 名词解释
  • 附表1:“城市双修”基础评估公众调查有关重点问题
  • 附表2:“城市双修”建设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