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J51-T148-2020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施工准备
  • 4.1 一般规定
  • 4.2 施工调查
  • 4.3 技术准备
  • 4.4 资源准备
  • 4.5 施工现场准备
  • 4.6 施工降水
  • 5 施工测量
  • 5.1 一般规定
  • 5.2 地面控制测量
  • 5.3 联系测量
  • 5.4 隧道内控制测量
  • 5.5 掘进施工测量
  • 5.6 贯通测量
  • 5.7 隧道内控制点恢复测量
  • 5.8 结构限界测量
  • 6 超前地质预报
  • 6.1 一般规定
  • 6.2 地质调查法
  • 6.3 钻探法
  • 6.4 物探法
  • 6.5 信息管理
  • 7 洞口工程
  • 7.1 一般规定
  • 7.2 洞口开挖及防护
  • 7.3 洞口段施工
  • 8 辅助坑道工程
  • 8.1 一般规定
  • 8.2 竖井
  • 8.3 斜井
  • 8.4 横向通道与平行导洞
  • 9 施工方法
  • 9.1 一般规定
  • 9.2 全断面法
  • 9.3 台阶法
  • 9.4 单侧壁导洞法
  • 9.5 双侧壁导洞法
  • 9.6 (交叉)中隔壁法
  • 10 超前支护与加固
  • 10.1 地层注浆加固
  • 10.2 超前管棚
  • 10.3 超前小导管
  • 10.4 冻结加固法
  • 10.5 其他超前支护
  • 11 开挖
  • 11.1 一般规定
  • 11.2 钻爆开挖
  • 11.3 机械开挖
  • 11.4 隧道内运输
  • 11.5 超欠挖控制
  • 12 初期支护
  • 12.1 钢架
  • 12.2 系统锚杆
  • 12.3 钢筋网
  • 12.4 喷射混凝土
  • 13 二次衬砌
  • 13.1 一般规定
  • 13.2 衬砌钢筋
  • 13.3 模筑衬砌混凝土
  • 14 防排水
  • 14.1 一般规定
  • 14.2 施工防排水
  • 14.3 结构防排水
  • 14.4 注浆防水
  • 15 联络通道及泵房
  • 16 施工监测
  • 16.1 一般规定
  • 16.2 监测项目及测点布设
  • 16.3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 16.4 监测频率
  • 16.5 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
  • 16.6 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
  • 17 风、水、电临时设施及通风防尘
  • 17.1 供电和照明
  • 17.2 供风和供水
  • 17.3 通风防尘及防有害气体
  • 18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 18.1 一般规定
  • 18.2 施工安全
  • 18.3 环境保护
  • 19 工程验收
  • 19.1 一般规定
  • 19.2 工程质量验收
  • 附录A 全站仪的分级标准
  • 附录B 矿山法隧道现场巡查表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附:条文说明
  • 1 总则
  • 3 基本规定
  • 4 施工准备
  • 4.1 一般规定
  • 4.3 技术准备
  • 4.6 施工降水
  • 5 施工测量
  • 5.2 地面控制测量
  • 6 超前地质预报
  • 6.1 一般规定
  • 7 洞口工程
  • 7.3 洞口段施工
  • 8 辅助坑道工程
  • 8.1 一般规定
  • 8.2 竖井
  • 8.3 斜井
  • 9 施工方法
  • 9.1 一般规定
  • 10 超前支护与加固
  • 10.1 地层注浆加固
  • 10.2 超前管棚
  • 10.4 冻结加固法
  • 11 开挖
  • 11.1 一般规定
  • 11.2 钻爆开挖
  • 11.3 机械开挖
  • 11.4 隧道内运输
  • 11.5 超欠挖控制
  • 12 初期支护
  • 12.2 系统锚杆
  • 12.3 钢筋网
  • 12.4 喷射混凝土
  • 13 二次衬砌
  • 13.1 一般规定
  • 13.3 模筑衬砌混凝土
  • 14 防排水
  • 14.1 一般规定
  • 14.2 施工防排水
  • 14.3 结构防排水
  • 14.4 注浆防水
  • 15 联络通道及泵房
  • 17 风、水、电临时设施及通风防尘
  • 17.2 供风和供水
  • 17.3 通风防尘及防有害气体
  • 18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 18.2 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