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1032-2020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标志及分类
4.1 避雷器标志
4.2 避雷器分类
5 标准额定值和运行条件
5.1 标准额定电压
5.2 标准额定频率
5.3 标准标称放电电流
5.4 运行条件
6 技术要求
6.1 绝缘耐受
6.2 参考电压
6.3 残压
6.4 局部放电
6.5 密封性能
6.6 电流分布
6.7 热稳定性
6.8 长期稳定性
6.9 散热特性
6.10 重复转移电荷耐受
6.11 动作负载
6.12 T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
6.13 短路性能
6.14 脱离器
6.15 内部均压部件
6.16 机械负荷
6.17 电磁兼容
6.18 寿命终止
6.19 雷电冲击放电能力
6.20 持续电流
6.21 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漏电流
6.22 大电流冲击耐受
6.23 耐污秽性能
6.24 包装、运输和保管
7 试验要求
7.1 测量设备及准确度
7.2 试品
8 型式试验(设计试验)
8.1 总则
8.2 绝缘耐受试验
8.3 残压试验
8.4 长期稳定性试验
8.5 重复转移电荷试验
8.6 散热特性试验
8.7 动作负载试验
8.8 T频电压耐受时问特性试验
8.9 脱离器试验
8.10 短路试验
8.11 弯曲负荷试验
8.12 环境试验
8.13 密封试验
8.14 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
8.15 内部部件绝缘耐受试验
8.16 内部均压部件试验
8.17 持续电流试验
8.18 工频参考电压试验
8.19 直流参考电压试验
8.20 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漏电流试验
8.21 局部放电试验
8.22 电流分布试验
8.23 统一爬电比距检查
8.24 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
9 例行试验、验收试验、定期试验和抽样试验
9.1 例行试验
9.2 验收试验
9.3 定期试验
9.4 抽样试验
10 复合外套避雷器
10.1 范围
10.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0.3 术语和定义
10.4 标志和分类
10.5 标准额定值和运行条件
10.6 技术要求
10.7 试验要求
10.8 型式试验(设计试验)
10.9 例行试验、验收试验、定期试验和抽样试验
1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避雷器(GIS避雷器)
11.1 范围
1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1.3 术语和定义
11.4 标识和分类
11.5 标准额定值和运行条件
11.6 技术要求
11.7 试验要求
11.8 型式试验(设计试验)
11.9 例行试验、验收试验、定期试验和抽样试验
11.10 现场安装后的试验
12 分离及外壳不带电避雷器
12.1 范围
1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3 术语及定义
12.4 标志及分类
12.5 标准额定值和运行条件
12.5.4 正常运行条件
12.6 技术要求
12.6.13 短路试验
12.7 试验要求
12.8 型式试验(设计试验)
12.9 例行试验、验收试验、定期试验和抽样试验
13 液浸式避雷器
13.1 范围
1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3 术语和定义
13.4 标志及分级
13.5 标准的额定值和运行条件
13.6 技术要求
13.7 试验要求
13.8 型式试验(设计试验)
13.9 例行试验、验收试验、定期试验和抽样试验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EC 60099-4:2014的章条编号对照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EC 60099-4:2014的主要技术差异及其原因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异常运行条件
附录D(规范性附录) 典型的避雷器参数
附录E(规范性附录) 确定雷电冲击放电能力的试验程序
附录F(规范性附录) 机械试验
附录G(规范性附录) 关于热应力的多元件瓷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人T污秽试验
附录H(资料性附录) 包装、运输及保管
附录I(规范性附录) 热等价性试验
附录J(资料性附录) 老化试验程序 阿仑纽斯定律
附录K(规范性附录) 电压分布试验
附录L(资料性附录) 避雷器电压分布计算导则
附录M(资料性附录) 基于线路放电等级的能量分类与基于动作负载试验的额定热能量和重复单次事件能量的额定重复转移电荷的分类比较
附录N(规范性附录) 热稳定试验起始温度
附录O(资料性附录) 动作负载试验试品参数计算示例
附录P(规范性附录) 多元件避雷器平均温度
附录Q(资料性附录) 询价和投标提供的典型信息
参考文献
图1 长期稳定性试验中功率损耗与时间的关系
图2 重复转移电荷试验程序
图3 额定热能量Wth和额定热转移电荷Qth试验程序
图4 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试验程序(TOV试验)
图5 避雷器元件示例
图6 “设计A”避雷器熔丝安装位置图例
图7 “设计B”避雷器熔丝安装位置图例
图8 瓷外套避雷器短路试验布置
图9 复合外套避雷器短路试验布置
图10 对于重复施加预故障后立即施加短路电流的试验回路
图11 热机试验
图12 热机试验和弯曲负荷方向的安排
图13 浸水试验
图14 分离避雷器的绝缘耐受试验布置
图F.1 多元件避雷器的弯曲负荷试验
图F.2 机械负荷的定义
图F.3 避雷器元件
图F 4 避雷器的尺寸
图F.5 弯曲负荷试验程序流程图
图G.1 确定试品预热温度流程图
图L.1 典型的三相避雷器安装方式
图L.2 避雷器的简化多阶等效同路
图L.3a) 多元件避雷器的简化模型
图L.3b) 均压环的不同表示法
图L.3 避雷器模型的几何图形
图L.4 20℃下小电流区域中电阻片的伏安特性示例
图L.5 例B中计算所得沿电阻片柱的电压应力
图M.1 比能量kJ/kV与避雷器操作冲击残压Ua和额定电压有效值Ur之比的关系曲线(GB/T 11032-2010图E.1)
图P.1 确定在具有相同额定电压的避雷器元件情况下的平均温度
图P.2 确定在具有不同额定电压的避雷器元件情况下的平均温度
表1 避雷器分类
表2 额定电压的典型推荐值
表3 型式试验项目
表4 大电流冲击要求
表5 额定热转移电荷的额定值Qth
表6 瓷外套避雷器的试验要求
表7 短路试验的电流值
表8 例行试验项目
表9 验收试验项目
表10 定期试验项目
表11 抽样试验项目
表12 型式试验项目
表13 复合外套避雷器的试验要求
表14 例行试验项目
表15 定期试验项目
表16 10kA及20kA三相GIS避雷器要求的耐受电压
表17 1.5kA、2.5kA及5kA三相GIS避雷器要求的耐受电压
表18 型式试验项目
表19 例行试验项目
表20 验收试验项目
表21 型式试验项目
表22 型式试验项目
表A.1 本标准与IEC 60099-4:2014的章条编号对照
表B.1 本标准与IEC 60099-4:2014的主要技术差异及其原因
表D.1 典型的电站和配电用避雷器参数
表D.2 典型的电气化铁道用避雷器参数
表D.3 典型的并联补偿电容器用避雷器参数
表D.4 典型的电机用避雷器参数
表D.5 典型的低压避雷器参数
表D.6 典型的电机中性点用避雷器参数
表D.7 典型的变压器中性点用避雷器参数
表D.8 典型的线路避雷器参数
表D.9 典型避雷器的操作冲击电流、额定重复转移电荷、额定热能量及额定热转移电荷值
表F.1 避雷器最大允许水平拉力
表G.1 不同污秽度的平均外部电荷
表G.2 污秽试验试品的特性
表G.3 电荷测量装置的要求
表G.4 温度测量装置的要求
表G.5 △Tzmax的计算值
表G.6 盐雾试验结果
表G.7 5次循环后本例△Tz和θstart的计算值
表G.8 10次循环后本例△Tz和θstart的计算值
表J.1 最小预测寿命
表J.2 115℃下的试验时间与在环境温度上限的等效时间关系
表L.1 计算示例的结果
表M.1 操作冲击残压试验的电流峰值(GB/T 11032 2010表6)
表M.2 避雷器线路放电试验参数(GB/T 11032 2010表7)
表M.3 本标准与GB/T 11032-2010分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