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T1407.1-2018
  • 1 范围
  • 2 基本要求
  • 2.1 符号及计量单位
  • 2.2 物理量单位及取值规定
  • 2.3 机车牵引力及电制动力取值基准
  • 3 列车阻力
  • 3.1 机车单位运行基本阻力
  • 3.2 客车单位运行基本阻力
  • 3.3 货车单位运行基本阻力
  • 3.4 机车车辆单位起动基本阻力
  • 3.5 机车车辆单位附加阻力
  • 3.6 牵引计算中的线路数据处理
  • 4 列车制动力和制动距离计算
  • 4.1 列车制动力计算方法
  • 4.2 实算摩擦系数
  • 4.3 换算摩擦系数
  • 4.4 实算闸瓦压力
  • 4.5 计算传动效率
  • 4.6 制动缸空气压力
  • 4.7 换算闸瓦压力
  • 4.8 列车制动力计算
  • 4.9 电制动力
  • 4.10 列车制动距离计算
  • 4.11 制动黏着系数
  • 5 电力机车牵引力
  • 5.1 机车牵引力
  • 5.2 黏着系数及黏着牵引力
  • 5.3 最大起动牵引力、持续速度及持续牵引力
  • 5.4 牵引力的特殊规定
  • 6 内燃机车牵引力
  • 6.1 机车牵引力
  • 6.2 黏着系数及黏着牵引力
  • 6.3 最大起动牵引力、持续速度及持续牵引力
  • 6.4 牵引力的特殊规定
  • 6.5 牵引力修正
  • 7 牵引重量计算和校验
  • 7.1 牵引重量计算
  • 7.2 牵引重量校验
  • 8 电力机车耗电量
  • 8.1 区段耗电量
  • 8.2 牵引运行耗电量
  • 8.3 电阻制动耗电量
  • 8.4 惰行、空气制动及停站耗电量
  • 8.5 出入段及途中调车作业耗电量
  • 8.6 再生制动运行发电量
  • 8.7 单位耗电量
  • 9 内燃机车燃油消耗量
  • 9.1 区段燃油消耗量
  • 9.2 牵引运行燃油消耗量
  • 9.3 柴油机空转燃油消耗量
  • 9.4 电阻制动工况燃油消耗量
  • 9.5 出入段及途中调车作业燃油消耗量
  • 9.6 单位燃油消耗量
  • 10 列车牵引计算方法
  • 10.1 作用在列车上的单位合力
  • 10.2 列车的加速度
  • 10.3 列车运行时间和距离的计算
  • 10.4 绘制速度和时间曲线的规则
  • 10.5 绘制速度曲线的规定
  • 10.6 区间运行时间的取整
  •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有关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及计量单位表
  •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各型电力机车牵引计算主要数据表
  •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各型内燃机车牵引计算主要数据表
  • 附录D(规范性附录) 车辆单位运行基本阻力数值表
  • 附录E(规范性附录) 各种闸瓦和闸片的换算摩擦系数数值表
  • 附录F(规范性附录) 各型电力机车电制动特性曲线图
  • 附录G(规范性附录) 各型内燃机车电制动特性曲线图
  • 附录H(规范性附录) 各型电力机车牵引特性曲线图
  • 附录I(规范性附录) 各型内燃机车牵引特性曲线图
  • 附录J(规范性附录) 货物列车副风缸再充气时间曲线图
  • 附录K(规范性附录) 各型电力机车用电有功电流曲线图
  • 附录L(规范性附录) 各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再生制动发电电流曲线图
  • 附录M(规范性附录) 速度曲线和时间曲线的绘图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