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482-2011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主要术语
  • 2.2 符号
  • 3 建筑物级别划分和洪水标准
  • 3.1 渠系建筑物级别划分
  • 3.2 洪水标准
  • 4 基本规定
  • 4.1 建筑物类型选择
  • 4.2 总体布置原则
  • 4.3 结构设计计算基本规定
  • 4.4地基处理原则
  • 5 渡槽
  • 5.1 一般规定
  • 5.2 总体布置
  • 5.3 结构型式和构造
  • 5.4 水力设计
  • 5.5 结构设计
  • 5.6 地基与基础
  • 6 倒虹吸管
  • 6.1 一般规定
  • 6.2 总体布置
  • 6.3 水力设计
  • 6.4 结构设计
  • 6.5 管座
  • 6.6 细部结构设计
  • 7 涵洞
  • 7.1 一般规定
  • 7.2 总体布置
  • 7.3 水力设计
  • 7.4 结构设计
  • 8 水闸
  • 9 隧洞
  • 10 跌水与陡坡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总体布置
  • 10.3 水力设计
  • 10.4 结构设计
  • 11 排洪建筑物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总体布置
  • 11.3 水力设计
  • 12 农桥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总体布置
  • 12.3 农桥荷载标准
  • 13 量水设施
  • 13.1 一般规定
  • 13.2 量水测站布置
  • 13.3 量水方法选择
  • 13.4 利用渠系建筑物量水
  • 13.5 标准断面量水
  • 13.6 堰槽量水
  • 13.7 结构设计
  • 14 安全监测设计
  • 14.1 一般规定
  • 14.2 监测项目
  • 14.3 监测方法
  • 14.4 监测资料整编
  • 附录A 荷载计算
  • 附录B 渡槽设计计算
  • 附录C 倒虹吸管设计计算
  • 附录D 涵洞水流流态判别及过流能力计算
  • 附录E 无压隧洞设计计算
  • 附录F 跌水与陡坡设计计算
  • 附录G 量水设施设计计算
  • 标准用词说明
  • 条文说明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3 建筑物级别划分和洪水标准
  • 4 基本规定
  • 5 渡槽
  • 6 倒虹吸管
  • 7 涵洞
  • 8 水闸
  • 9 隧洞
  • 10 跌水与陡坡
  • 11 排洪建筑物
  • 12 农桥
  • 13 量水设施
  • 14 安全监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