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d_51375
  • 1 总则
  • 2 术语、符号与代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与代号
  • 3 供配电系统
  • 3.1 一般规定
  • 3.2 负荷分级与供电要求
  • 3.3 电源与供电系统
  • 3.4 电压选择与电能质量
  • 3.5 无功补偿
  • 3.6 低压配电
  • 4 35~110kV 变电所
  • 4.1 一般规定
  • 4.2 所址选择与锁区布置
  • 4.3 主变压器与主接线
  • 4.4 所用电源与操作电源
  • 4.5 控制室、二次接线、通信与远动
  • 4.6 并联电容器装置
  • 4.7 电缆敷设
  • 4.8 照明
  • 4.9 建筑与公用
  • 4.10 防火
  • 5 6~10kV 变电所与配电所
  • 5.1 所址选择
  • 5.2 电气
  • 5.3 型式与布置
  • 5.4 并联电容器装置
  • 5.5 建筑与防火
  • 5.6 采暖、通风与其他
  • 6 3~110kV 配电装置
  • 6.1 一般规定
  • 6.2 环境条件
  • 6.3 导电与电器
  • 6.4 配电装置的布置
  • 6.5 建筑
  • 7 1kV 以下配电装置
  • 7.1 电器的选择
  • 7.2 配电设备的布置
  • 8 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
  • 8.1 一般规定
  • 8.2 电力变压器的保护
  • 8.3 3~63kV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线路的保护
  • 8.4 母线的保护
  • 8.5 电力电容器的保护
  • 8.6 3kV 及以上电动机的保护
  • 8.7 自动重合闸
  • 8.8 备用电源与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装置
  • 8.9 二次回路
  • 9 电气测量与电能计量
  • 9.1 一般规定
  • 9.2 电流测量
  • 9.3 电压测量与绝缘检测
  • 9.4 功率、频率与谐波测量
  • 9.5 电能计量
  • 10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
  • 10.1 电动机
  • 10.2 起重运输设备
  • 10.3 电焊机
  • 10.4 电镀
  • 10.5 蓄电池充电
  • 10.6 静电滤清器电源
  • 11 电热装置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电弧炉与矿热炉装置
  • 11.3 工频感应电热装置
  • 11.4 中频感应电热装置
  • 11.5 高频感应电热装置
  • 11.6 电阻炉
  • 12 照明
  • 12.1 照明方式与照明种类
  • 12.2 照度标准
  • 12.3 光源
  • 12.4 灯具
  • 12.5 照明质量
  • 12.6 照明供电
  • 12.7 室外照明设计
  • 12.8 照明节能
  • 13 架空线路
  • 13.1 一般规定
  • 13.2 气象条件
  • 13.3 导线、绝缘子和金具
  • 13.4 导线排列
  • 13.5 杆塔与基础
  • 13.6 对地距离与交叉跨越
  • 13.7 10kV 及以下接户线
  • 14 电缆线路
  • 14.1 一般规定
  • 14.2 电缆的选择
  • 14.3 电缆敷设的一般要求
  • 14.4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
  • 14.5 电缆在电缆沟及隧道内敷设
  • 14.6 电缆在桥架内敷设
  • 14.7 电缆在保护管及排管内敷设
  • 14.8 电缆在室内敷设
  • 14.9 防止电缆着火延燃
  • 15 1kV 以下配电线路
  • 15.1 一般规定
  • 15.2 导体选择
  • 15.3 配电线路的保护
  • 15.4 配电线路敷设
  • 16 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
  • 16.1 一般规定
  • 16.2 系统接地方式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电压
  • 16.3 暂时过电压、操作过程电压及其保护
  • 16.4 雷电过电压与保护装置
  • 16.5 高压架空线路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 16.6 发电厂与变电所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 16.7 配电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 16.8 旋转电机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 17 建筑物防雷
  • 17.1 一般规定
  • 17.2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 17.3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 17.4 防雷装置
  • 17.5 接闪器的选择与布置
  • 18 电气装置的接地
  • 18.1 一般规定
  • 18.2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
  • 18.3 保护接地的范围
  • 18.4 接地电阻
  • 18.5 接地装置与 PE 线
  • 19 爆炸与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
  • 19.1 一般规定
  • 19.2 爆炸性气体环境
  • 19.3 爆炸性粉尘环境
  • 19.4 火灾危险环境
  • 附录A 电压偏差的计算
  • 附录B 配电变压器分接头的选择
  • 附录C 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
  • 附录D 变电所建筑物的均布活荷载与耐火等级
  • 附录E 变电所污秽分级标准
  • 附录F 裸导体的长期允许载流量
  • 附录G 裸导体载流量在不同海拔高度及环境温度下的综合校正系数
  • 附录H 亮度曲线及其应用
  • 附录I 室内照明目标效能推荐值
  • 附录J 架空线路与铁路、道路、管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
  • 附录K 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与各种设施的最小净距
  • 附录L 阀式避雷器的电气特性
  • 附录M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 附录N 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
  • 附录O 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 附录P 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 附录Q 按热稳定确定 PE 线截面的 K 值
  • 附录R 工频接地电阻简易计算公式
  • 附录S 土壤和水的电阻率参考值
  • 附录T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分级、分组
  • 附录U 爆炸性粉尘特性
  • 附录V 本规范用语说明
  • 附加说明
  • 条文说明
  • 3 供配电系统
  • 3.1 一般规定
  • 3.2 负荷分级与供电要求
  • 3.3 电源与供电系统
  • 3.4 电压选择与电能质量
  • 3.5 无功补偿
  • 3.6 低压配电
  • 4 35~110kV 变电所
  • 4.1 一般规定
  • 4.2 所址选择与锁区布置
  • 4.3 主变压器与主接线
  • 4.4 所用电源与操作电源
  • 4.5 控制室、二次接线、通信与远动
  • 4.8 照明
  • 4.9 建筑与公用
  • 4.10 防火
  • 5 6~10kV 变电所与配电所
  • 5.1 所址选择
  • 5.2 电气
  • 5.3 型式与布置
  • 5.4 并联电容器装置
  • 5.5 建筑与防火
  • 5.6 采暖、通风与其他
  • 6 3~110kV 配电装置
  • 6.1 一般规定
  • 6.2 环境条件
  • 6.3 导电与电器
  • 6.4 配电装置的布置
  • 6.5 建筑
  • 7 1kV 以下配电装置
  • 7.1 电器的选择
  • 7.2 配电设备的布置
  • 8 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
  • 8.1 一般规定
  • 8.2 电力变压器的保护
  • 8.3 3~63kV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线路的保护
  • 8.4 母线的保护
  • 8.5 电力电容器的保护
  • 8.6 3kV 及以上电动机的保护
  • 8.7 自动重合闸
  • 8.8 备用电源与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装置
  • 8.9 二次回路
  • 9 电气测量与电能计量
  • 9.1 一般规定
  • 9.2 电流测量
  • 9.3 电压测量与绝缘检测
  • 9.4 功率、频率与谐波测量
  • 9.5 电能计量
  • 10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
  • 10.1 电动机
  • 10.2 起重运输设备
  • 10.3 电焊机
  • 10.4 电镀
  • 10.5 蓄电池充电
  • 10.6 静电滤清器电源
  • 11 电热装置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电弧炉与矿热炉装置
  • 11.3 工频感应电热装置
  • 11.4 中频感应电热装置
  • 11.5 高频感应电热装置
  • 11.6 电阻炉
  • 12 照明
  • 12.1 照明方式与照明种类
  • 12.2 照度标准
  • 12.3 光源
  • 12.4 灯具
  • 12.5 照明质量
  • 12.6 照明供电
  • 12.7 室外照明设计
  • 12.8 照明节能
  • 13 架空线路
  • 13.1 一般规定
  • 13.2 气象条件
  • 13.3 导线、绝缘子和金具
  • 13.4 导线排列
  • 13.5 杆塔与基础
  • 13.6 对地距离与交叉跨越
  • 13.7 10kV 及以下接户线
  • 14 电缆线路
  • 14.2 电缆的选择
  • 14.3 电缆敷设的一般要求
  • 14.4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
  • 14.5 电缆在电缆沟及隧道内敷设
  • 14.6 电缆在桥架内敷设
  • 14.7 电缆在保护管及排管内敷设
  • 14.8 电缆在室内敷设
  • 14.9 防止电缆着火延燃
  • 15 1kV 以下配电线路
  • 15.1 一般规定
  • 15.2 导体选择
  • 15.3 配电线路的保护
  • 16 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
  • 16.2 系统接地方式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电压
  • 16.3 暂时过电压、操作过程电压及其保护
  • 16.4 雷电过电压与保护装置
  • 16.6 发电厂与变电所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 16.7 配电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 16.8 旋转电机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 17 建筑物防雷
  • 17.1 一般规定
  • 17.2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 17.3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 17.4 防雷装置
  • 17.5 接闪器的选择与布置
  • 18 电气装置的接地
  • 18.1 一般规定
  • 18.2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
  • 18.3 保护接地的范围
  • 18.4 接地电阻
  • 18.5 接地装置与 PE 线
  • 19 爆炸与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
  • 19.1 一般规定
  • 19.2 爆炸性气体环境
  • 19.3 爆炸性粉尘环境
  • 19.4 火灾危险环境
  • 附录M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 附录O 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 附录P 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 协作单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