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BZ-2020-27
  • 第一章 总则与基本规定
  • 1.1 总则
  • 1.2 基本规定
  • 第二章 安全管理行为
  • 2.1 建设单位
  • 2.1.1 管理体系
  • 2.1.2 责任制与管理制度
  • 2.1.3 安全教育与培训
  • 2.1.4 前期保障
  • 2.1.5 施工准备
  • 2.1.6 现场管理
  • 2.1.7 工程验收与档案管理
  • 2.2 勘察单位
  • 2.2.1 资质资格与管理体系
  • 2.2.2 管理制度
  • 2.2.3 勘察大纲策划
  • 2.2.4 勘察实施
  • 2.2.5 勘察成果
  • 2.2.6 勘察服务
  • 2.2.7 工程验收与档案管理
  • 2.3 设计单位
  • 2.3.1 资质资格及管理体系
  • 2.3.2 管理制度
  • 2.3.3 设计依据
  • 2.3.4 设计质量与安全控制
  • 2.3.5 设计服务
  • 2.3.6 工程验收与档案管理
  • 2.4 施工单位
  • 2.4.1 资质资格与管理体系
  • 2.4.2 管理制度
  • 2.4.3 安全教育与培训
  • 2.4.4 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
  • 2.4.5 现场施工
  • 2.4.6 工程验收与档案管理
  • 2.5 监理单位
  • 2.5.1 资质资格与管理体系
  • 2.5.2 管理制度
  • 2.5.3 监理规划与实施细则
  • 2.5.4 监理审查
  • 2.5.5 现场管理
  • 2.5.6 协调管理
  • 2.5.7 工程验收与档案管理
  • 2.6 第三方监测单位
  • 2.6.1 资质资格与管理机构
  • 2.6.2 管理制度
  • 2.6.3 仪器设备
  • 2.6.4 监测方案制定及审查
  • 2.6.5 现场实施
  • 2.6.6 档案管理
  • 第三章 安全风险管理
  • 3.1 风险分级管控
  • 3.1.1 总体要求
  • 3.1.2 风险等级标准
  • 3.1.3 规划阶段风险管理
  • 3.1.4 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管理
  • 3.1.5 勘察与设计阶段风险管理
  • 3.1.6 招标、投标与合同签订阶段风险管理
  • 3.1.7 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 3.1.8 风险咨询
  • 3.1.9 安全检测
  • 3.1.10 安全风险管理平台运用
  • 3.2 隐患排查治理
  • 3.2.1 隐患分类和分级
  • 3.2.2 工作机制及各方职责
  • 3.2.3 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清单
  • 3.2.4 隐患排查治理实施
  • 3.3 应急管理
  • 3.3.1 应急管理机制
  • 3.3.2 应急预案
  • 3.3.3 培训与演练
  • 3.3.4 应急响应
  • 3.3.5 现场处置
  • 3.3.6 事故处理
  • 3.4 重大风险管理
  • 3.4.1 危大工程管理
  • 3.4.2 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 3.5 特殊条件风险管理
  • 3.5.1 周边环境安全与不良地质管理
  • 3.5.2 特殊气候安全管理
  • 3.6 风险预警预报管理
  • 3.6.1 管理机制
  • 3.6.2 预警分类与信息报送
  • 3.6.3 现场监测实施
  • 3.6.4 预警响应与处置
  • 3.6.5 预警消警
  • 第四章 安全文明施工
  • 4.1 现场安全文明施工
  • 4.1.1 文明施工
  • 4.1.2 安全防护
  • 4.1.3 临时用电
  • 4.1.4 消防安全
  • 4.1.5 机械设备
  • 4.1.6 设备作业管理
  • 4.2 通用工程施工
  • 4.2.1 脚手架工程
  • 4.2.2 钢筋工程
  • 4.2.3 模板支架工程
  • 第五章 明挖、盖挖法施工
  • 5.1 一般规定
  • 5.2 基坑支护
  • 5.2.1 支挡式结构
  • 5.2.2 支撑体系
  • 5.2.3 边坡支护
  • 5.3 降排水
  • 5.3.1 基坑降水
  • 5.3.2 基坑排水
  • 5.4 基坑开挖
  • 5.4.1 围护结构检测
  • 5.4.2 开挖节点条件核查
  • 5.4.3 土方开挖
  • 5.4.4 围护结构缺陷应对措施
  • 5.5 结构施工
  • 5.6 作业环境
  • 5.6.1 坑边载荷
  • 5.6.2 上下通道
  • 5.6.3 基坑安全距离
  • 5.6.4 防护措施
  • 5.6.5 安全监护
  • 5.7 支撑拆除
  • 5.8 基坑施工监测
  • 5.8.1 基坑监测项目
  • 5.8.2 基坑监测点布设、监测频率
  • 5.8.3 基坑监测预警
  • 5.9 基坑防坍塌措施
  • 5.10 盖挖法施工
  • 5.10.1 开挖
  • 5.10.2 支撑
  • 5.10.3 作业环境
  • 第六章 盾构/TBM法施工
  • 6.1 一般规定
  • 6.1.1 施工方案要求
  • 6.1.2 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 6.2 盾构/TBM选型
  • 6.3 安装调试
  • 6.4 始发、接收
  • 6.4.1 始发、接收条件核查
  • 6.4.2 端头井加固
  • 6.4.3 探孔施工
  • 6.4.4 盾构洞门钢环及密封装置
  • 6.4.5 反力架及托架
  • 6.4.6 盾构机过站调头
  • 6.4.6 始发、接收管片固定
  • 6.4.7 围护结构破除
  • 6.5 盾构机掘进施工
  • 6.5.1 掘进参数控制
  • 6.5.2 同步注浆
  • 6.5.3 二次注浆
  • 6.5.4 盾构机穿越重要建(构)筑物、既有线路(含铁路)施工前条件核查
  • 6.5.5 盾构机设备检修与保养
  • 6.6 管片堆放与管片拼装
  • 6.6.1 管片堆放
  • 6.6.2 管片拼装
  • 6.7 施工运输
  • 6.7.1 垂直运输
  • 6.7.2 水平有轨运输
  • 6.7.3 管道输送/出渣
  • 6.7.4 皮带机输送/出渣
  • 6.8 开仓作业
  • 6.8.1 开仓作业施工要求
  • 6.8.2 刀具运输及储存
  • 6.9 隧道洞门施工
  • 6.9.1 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 6.9.2 隧道洞门施工要求
  • 6.10 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
  • 6.10.1 基本要求
  • 6.10.2 冻结孔施工
  • 6.10.3 冻结站布置及安装
  • 6.10.4 冻结壁检测
  • 6.10.5 开挖及支护
  • 6.10.6 充填注浆与融沉注浆
  • 6.11 作业环境
  • 6.11.1 安全防护与保护措施
  • 6.11.2 通风
  • 6.11.3 有害气体检测
  • 6.12 盾构隧道监测
  • 6.12.1 监测项目及频率
  • 6.12.2 监测点设置
  • 6.12.3 监测数据
  • 6.13 盾构监控
  • 6.14 盾构隧道防坍塌措施
  • 6.15 TBM法掘进施工
  • 6.15.1 TBM掘进
  • 6.15.2 豆砾石吹填
  • 第七章 矿山法施工
  • 7.1 一般规定
  • 7.1.1 施工方案
  • 7.1.2 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 7.2 降水排水
  • 7.2.1 竖井与洞口排水
  • 7.2.2 洞内排水
  • 7.2.3 降水施工
  • 7.3 竖井
  • 7.3.1 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 7.3.2 隔水帷幕
  • 7.3.3 竖井开挖及支护
  • 7.3.4 喷射混凝土
  • 7.3.5 垂直运输
  • 7.3.6 人行通道
  • 7.4 洞口工程
  • 7.4.1 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 7.4.2 洞口工程施工
  • 7.5 超前支护
  • 7.5.1 超前地质预报
  • 7.5.2 超前管棚及小导管
  • 7.5.3 注浆加固
  • 7.6 开挖
  • 7.6.1 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 7.6.2 开挖
  • 7.7 初期支护
  • 7.7.1 钢筋网片和钢架
  • 7.7.2 锚杆(管)
  • 7.7.3 喷射混凝土
  • 7.7.4 初支背后回填注浆
  • 7.7.5 初支断面侵限处理
  • 7.8 防水作业
  • 7.8.1 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 7.8.2.防水施工
  • 7.9 二次衬砌
  • 7.9.1 临时支护拆除
  • 7.9.2 钢筋工程
  • 7.9.3 模板及支架
  • 7.9.4 混凝土
  • 7.10 隧道运输
  • 7.11 作业环境
  • 7.12 冬期施工防护措施
  • 7.13 施工监测
  • 7.14 防坍塌措施
  • 第八章 高架施工
  • 8.1 一般规定
  • 8.1.1 施工方案
  • 8.1.2 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 8.2 桩基
  • 8.2.1 钻孔
  • 8.2.2 泥浆
  • 8.2.3 钢筋笼吊装
  • 8.2.4 水下混凝土灌注
  • 8.2.5 桩头破除
  • 8.2.6 人工挖孔桩
  • 8.3 承台
  • 8.3.1 基坑开挖
  • 8.3.2 钢筋吊装
  • 8.3.3 模板安装
  • 8.3.4 混凝土浇筑
  • 8.4 墩台帽(墩柱、系梁、盖梁、垫石及支座)
  • 8.4.1 脚手架及作业平台搭设
  • 8.4.2 钢筋安装
  • 8.4.3 模板安装及拆除
  • 8.4.4 混凝土浇筑
  • 8.4.5 支座施工
  • 8.5 预制梁制作与架设
  • 8.5.1 预制梁制作
  • 8.5.2 设备安装调试
  • 8.5.3 架梁条件
  • 8.5.4 提、运梁及架设
  • 8.6 支架现浇梁施工
  • 8.6.1 支架地基处理
  • 8.6.2 支架搭设与拆除
  • 8.6.3 钢筋吊装
  • 8.6.4 预应力工程
  • 8.6.5 混凝土浇筑
  • 8.6.6 跨越既有道路安全防护
  • 8.7 悬臂施工连续梁
  • 8.7.1 悬臂浇筑挂篮施工
  • 8.7.2 悬臂浇筑0#块施工
  • 8.7.3 悬臂浇筑段施工
  • 8.7.4 悬臂浇筑合龙段施工
  • 8.7.5 悬臂浇筑跨越铁路、道路安全防护
  • 8.7.6 悬臂拼装梁段预制及运输
  • 8.7.7 悬臂拼装节段
  • 8.8 钢梁架设
  • 8.8.1 运输
  • 8.8.2 架设
  • 8.8.3 焊接
  • 8.8.4 涂装
  • 8.9 桥梁附属结构
  • 8.10 高架车站施工
  • 8.10.1 高架车站混凝土结构施工
  • 8.10.2 高架车站钢结构施工
  • 8.11 施工监测
  • 8.11.1 监测项目
  • 8.11.2 监测布点及频率
  • 8.11.3 监测数据
  • 8.12 防坠落措施
  • 第九章 机电、系统、设备与装修施工
  • 9.1 一般规定
  • 9.1.1 名词解释
  • 9.1.2 专项施工方案
  • 9.1.3 小型机具
  • 9.2 车站属地管理
  • 9.2.1 管理机构
  • 9.2.2 管理协议
  • 9.2.3 场地移交
  • 9.2.4 会议制度
  • 9.2.5 交叉作业
  • 9.3 轨行区施工管理
  • 9.3.1 轨行区施工组织
  • 9.3.2 施工请销点
  • 9.3.3 轨行区施工安全
  • 9.3.4 行车安全管理
  • 9.3.5 定位视频监控调度系统运用
  • 9.4 轨道工程
  • 9.4.1 铺轨基地建设、基地布置
  • 9.4.2 轨排架轨法
  • 9.4.3 散铺法
  • 9.4.4 有砟轨道
  • 9.4.5 无缝线路
  • 9.5 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
  • 9.5.1 二次结构
  • 9.5.2 吊顶、墙面、地面
  • 9.5.3 钢结构
  • 9.5.4 装饰幕墙
  • 9.5.5 挡烟垂壁
  • 9.6 机电设备安装
  • 9.6.1 方案要求
  • 9.6.2 支吊架及抗震支架
  • 9.6.3 风管制作与安装
  • 9.6.4 水管加工与安装
  • 9.6.5 桥架、线管、线缆敷设
  • 9.6.6 设备安装
  • 9.6.7 场段工艺设备
  • 9.6.8 列车的运输吊装及接车
  • 9.7 系统调试
  • 9.7.1 单机单系统调试
  • 9.7.2 系统联调联试
  • 第十章 智能建造
  • 10.1 基于CPS的施工风险主动控制技术
  • 10.1.1 产生背景
  • 10.1.2 技术内容
  • 10.1.3 主要技术性能和技术特点
  • 10.1.4 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 10.2 基于BIM的施工风险管控技术
  • 10.2.1 产生背景
  • 10.2.2 技术内容
  • 10.2.3 主要技术性能和技术特点
  • 10.2.4 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 1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控技术
  • 10.3.1 产生背景
  • 10.3.2 技术内容
  • 10.3.3 主要技术性能和技术特点
  • 10.3.4 使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 10.4 互联网+地铁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大数据管理成套技术
  • 10.4.1 产生背景
  • 10.4.2 技术内容
  • 10.4.3 主要技术性能与技术特点
  • 10.4.4 适用范围机应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