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TGT3660-2020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施工准备
  • 4.1 一般规定
  • 4.2 施工场地与临时工程
  • 4.3 施工人员、材料和设备
  • 4.4 风险控制
  • 5 施工测量
  • 5.1 一般规定
  • 5.2 控制测量
  • 5.3 放样测量
  • 5.4 贯通误差测定及调整
  • 5.5 交(竣)工测量
  • 6 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
  • 6.1 洞口工程
  • 6.2 明洞工程
  • 6.3 浅埋段工程
  • 6.4 质量控制标准
  • 7 洞身开挖
  • 7.1 一般规定
  • 7.2 开挖方法
  • 7.3 超欠挖控制
  • 7.4 钻爆
  • 7.5 机械开挖
  • 8 装渣、运渣与弃渣
  • 8.1 一般规定
  • 8.2 出渣运输
  • 8.3 装渣与卸渣
  • 8.4 弃渣场
  • 9 支护与衬砌
  • 9.1 一般规定
  • 9.2 喷射混凝土
  • 9.3 锚杆
  • 9.4 钢筋网
  • 9.5 钢架
  • 9.6 模筑混凝土衬砌
  • 9.7 仰拱衬砌、仰拱回填和垫层
  • 9.8 衬砌钢筋
  • 9.9 明洞衬砌
  • 9.10 质量控制标准
  • 10 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
  • 10.1 小净距隧道
  • 10.2 连拱隧道
  • 11 防水和排水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施工期间排水
  • 11.3 防排水结构施工
  • 11.4 质量控制标准
  • 12 风水电供应
  • 12.1 一般规定
  • 12.2 供风
  • 12.3 供水
  • 12.4 供电与照明
  • 13 施工通风与职业健康
  • 13.1 通风防尘
  • 13.2 职业健康
  • 14 辅助坑道
  • 14.1 一般规定
  • 14.2 斜井
  • 14.3 竖井
  • 14.4 横洞与平行导坑
  • 15 辅助工程措施
  • 15.1 一般规定
  • 15.2 围岩加固措施
  • 15.3 稳定掌子面及超前支护措施
  • 15.4 涌水处理措施
  • 15.5 隧底加固措施
  • 15.6 质量控制标准
  • 16 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地段施工
  • 16.1 一般规定
  • 16.2 富水软弱破碎围岩
  • 16.3 岩溶
  • 16.4 采空区
  • 16.5 瓦斯
  • 16.6 软岩大变形
  • 16.7 岩爆
  • 16.8 流沙
  • 16.9 黄土
  • 16.10 膨胀岩土
  • 16.11 寒区隧道
  • 17 改扩建
  • 17.1 一般规定
  • 17.2 改扩建施工
  • 17.3 交通警示
  • 18 监控量测
  • 18.1 一般规定
  • 18.2 变形量测
  • 18.3 受力监测
  • 18.4 有害气体监测
  • 18.5 建(构)筑物监测
  • 18.6 监控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 19 超前地质预报
  • 19.1 一般规定
  • 19.2 地质调查法
  • 19.3 物探法
  • 19.4 超前钻探法
  • 19.5 超前导洞法
  • 19.6 不良地质预测预报
  • 20 隧道路面
  • 21 附属设施工程
  • 21.1 各类洞室、横通道及其他
  • 21.2 防火涂料和洞门装饰
  • 21.3 预埋件及其他
  • 附录A 调查核对和施工组织设计
  • 附录B 强度评定
  • B.1 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 B.2 水泥砂浆强度评定
  • B.3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 B.4 水泥浆强度评定
  • 附录C 隧道地质素描
  • 附录D 施工通风方式
  • 附录E 周边位移量测记录表
  • 附录F 拱顶下沉量测记录表
  • 附录G 地质预测预报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