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11-501-2009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地基岩土的分类和定名
5 地下水
5.1 一般规定
5.2 地下水位的量测与水样的采取
5.3 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
5.4 地下水作用评价
5.5 地下水的控制评价
6 地基勘察
6.1 一般规定
6.2 勘探工作
6.3 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
6.4 勘察报告
7 天然地基的评价与计算
7.1 一般规定
7.2 基础的埋置深度
7.3 承载力计算
7.4 变形计算
7.5 稳定性验算
7.6 城区人工填土的利用
8 天然地基基础
8.1 一般规定
8.2 无筋扩展基础
8.3 配筋扩展基础
8.4 柱下联合基础
8.5 柱下条形基础
8.6 筏形基础
8.7 高层与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的措施
8.8 抗浮设计
9 桩基础
9.1 一般规定
9.2 桩基承载力计算
9.3 桩基础沉降计算
9.4 桩基础的设计
10 山区地基
10.1 一般规定
10.2 山区不均匀地基
10.3 采空区地基
10.4 边坡和挡土结构
10.5 岩溶地基
11 地基处理
11.1 一般规定
11.2 换填垫层
11.3 强夯处理地基
11.4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11.5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11.6 挤密桩复合地基
12 场地、地基抗震评价与抗震设计
12.1 一般规定
12.2 场地与地基的勘察要求
12.3 场地与地基的抗震评价
12.4 地基基础的抗震设计
12.5 抗震措施
13 现场检验与监测
13.1 一般规定
13.2 基坑与基槽的检验与边坡监测
13.3 桩基础检验与监测
13.4 地基处理效果检验
13.5 建筑物沉降观测
13.6 地下水监测
附录A 岩石分类
附录B 碎石土的密实度
附录C 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
附录C-A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附录D 图例
附录E 北京地区标准冻结深度分区示意图
附录F 平板载荷试验方法
附录G 岩石地基静载荷试验方法
附录H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中心点的地基附加应力系数(α)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表
附录I 条形基础宽度的直接算法
附录L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M 桩基础施工机械选择及质量要求参照表
附录N 预制桩桩端持力层比贯入阻力ps 与最终贯入度的关系表
附录O 预制桩桩端持力层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与最终贯入度关系表
附录Q 基坑与基槽的检验与处理方法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地基岩土的分类和定名
5 地下水
5.1 一般规定
5.2 地下水位的量测与水样的采取
5.3 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
5.4 地下水作用评价
5.5 地下水的控制评价
6 地基勘察
6.1 一般规定
6.2 勘探工作
6.3 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
6.4 勘察报告
7 天然地基的评价与计算
7.1 一般规定
7.2 基础的埋置深度
7.3 承载力计算
7.4 变形计算
7.5 稳定性验算
7.6 城区人工填土的利用
8 天然地基基础
8.1 一般规定
8.2 无筋扩展基础
8.3 配筋扩展基础
8.4 柱下联合基础
8.5 柱下条形基础
8.6 筏形基础
8.7 高层与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的措施
8.8 抗浮设计
9 桩基础
9.1 一般规定
9.2 桩基承载力计算
9.3 桩基础沉降计算
9.4 桩基础的设计
10 山区地基
10.1 一般规定
10.2 山区不均匀地基
10.3 采空区地基
10.4 边坡和挡土结构
10.5 岩溶地基
11 地基处理
11.1 一般规定
11.2 换填垫层
11.3 强夯处理地基
11.4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11.5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11.6 挤密桩复合地基
12 场地、地基抗震评价与抗震设计
12.1 一般规定
12.2 场地与地基的勘察要求
12.3 场地与地基的抗震评价
12.4 地基基础的抗震设计
12.5 抗震措施
13 现场检验与监测
13.1 一般规定
13.2 基坑与基槽的检验与边坡监测
13.3 桩基础检验与监测
13.4 地基处理效果检验
13.5 建筑物沉降观测
13.6 地下水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