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50476-2019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设计原则
  • 3.2 环境类别和环境作用等级
  • 3.3 设计使用年限
  • 3.4 材料要求
  • 3.5 构造规定
  • 3.6 施工质量的附加要求
  • 4 一般环境
  • 4.1 一般规定
  • 4.2 环境作用等级
  • 4.3 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 4.4 构造与措施
  • 5 冻融环境
  • 5.1 一般规定
  • 5.2 环境作用等级
  • 5.3 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 5.4 构造与措施
  • 6 氯化物环境
  • 6.1 一般规定
  • 6.2 环境作用等级
  • 6.3 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 6.4 构造与措施
  • 7 化学腐蚀环境
  • 7.1 一般规定
  • 7.2 环境作用等级
  • 7.3 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 7.4 构造与措施
  • 8 后张预应力体系的耐久性要求
  • 8.1 一般规定
  • 8.2 预应力筋的防护
  • 8.3 锚固端的防护
  • 8.4 构造与施工质量的附加要求
  • 附录A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定量方法
  • 附录B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
  • 附录C 混凝土结构防腐蚀附加措施
  • 附录D 引气混凝土的含气量与气泡间隔系数
  • 附录E 混凝土耐久性参数与腐蚀性离子测定方法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附: 条文说明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设计原则
  • 3.2 环境类别和环境作用等级
  • 3.3 设计使用年限
  • 3.4 材料要求
  • 3.5 构造规定
  • 3.6 施工质量的附加要求
  • 4 一般环境
  • 4.1 一般规定
  • 4.2 环境作用等级
  • 4.3 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 4.4 构造与措施
  • 5 冻融环境
  • 5.1 一般规定
  • 5.2 环境作用等级
  • 5.3 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 5.1 构造与措施
  • 6 氯化物环境
  • 6.1 一般规定
  • 6.2 环境作用等级
  • 6.3 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 6.1 构造与措施
  • 7 化学腐蚀环境
  • 7.1 一般规定
  • 7.2 环境作用等级
  • 7.3 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 7.4 构造与措施
  • 8 后张预应力体系的耐久性要求
  • 8.1 一般规定
  • 8.2 预应力筋的防护
  • 8.3 锚固端的防护
  • 8.4 构造与施工质量的附加要求
  • 附录A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定量方法
  • 附录B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
  • 附录C 混凝土结构防腐蚀附加措施
  • 附录E 混凝土耐久性参数与腐蚀性离子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