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50288-2018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
  • 3.1 工程等级划分
  • 3.2 灌溉标准
  • 3.3 排水标准
  • 3.4 灌排水质标准
  • 4 总体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总体布置
  • 5 水源工程
  • 5.1 一般规定
  • 5.2 蓄水枢纽
  • 5.3 引水枢纽
  • 5.4 泵站
  • 5.5 机井
  • 6 灌溉渠(管)道
  • 6.1 一般规定
  • 6.2 渠系总体布置
  • 6.3 渠道水力计算
  • 6.4 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 6.5 渠道衬砌及抗冻胀设计
  • 6.6 渠道地基处理
  • 6.7 灌溉输水管道
  • 7 排水沟(管)道
  • 7.1 一般规定
  • 7.2 明沟排水
  • 7.3 暗管排水
  • 7.4 井排水
  • 8 渠系建筑物基本规定
  • 8.1 一般规定
  • 8.2 总体布置原则
  • 8.3 结构设计计算基本规定
  • 8.4 地基处理原则
  • 9 渡槽
  • 9.1 一般规定
  • 9.2 总体布置
  • 9.3 结构形式和构造
  • 9.4 水力设计
  • 9.5 结构设计
  • 9.6 地基与基础
  • 10 倒虹吸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总体布置
  • 10.3 水力设计
  • 10.4 结构设计
  • 10.5 细部结构设计
  • 11 涵洞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总体布置
  • 11.3 水力设计
  • 11.4 结构设计
  • 12 跌水与陡坡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总体布置
  • 12.3 水力设计
  • 12.4 结构设计
  • 13 排洪建筑物
  • 13.1 一般规定
  • 13.2 总体布置
  • 13.3 水力设计
  • 14 水闸
  • 14.1 一般规定
  • 14.2 总体布置
  • 15 隧洞
  • 15.1 一般规定
  • 15.2 总体布置
  • 16 农桥
  • 16.1 一般规定
  • 16.2 总体布置
  • 16.3 农桥荷载标准
  • 17 田间工程
  • 17.1 一般规定
  • 17.2 典型设计
  • 17.3 灌水沟畦与格田
  • 17.4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 17.5 喷灌
  • 17.6 微灌
  • 17.7 田间渠道与排水沟
  • 17.8 田间道路与林带
  • 18 监测
  • 18.1 一般规定
  • 18.2 工程安全监测
  • 18.3 水量、水质监测
  • 18.4 环境监测
  • 18.5 水土保持监测
  • 19 灌区信息化
  • 19.1 一般规定
  • 19.2 监测及控制
  • 19.3 通信通道
  • 19.4 信息平台建设
  • 19.5 办公自动化及语音通信
  • 19.6 设备用房及功能房间设置
  • 20 管理设施
  • 20.1 一般规定
  • 20.2 交通设施
  • 20.3 维护设施
  • 20.4 安全设施
  • 20.5 试验站设施
  • 20.6 生产管理设施
  • 附录A 排涝模数计算
  • 附录B 渠床糙率
  • 附录C 渠道允许不冲流速
  • 附录D 黄河流域浑水渠道水流挟沙能力计算
  • 附录E 梯形渠道实用经济断面的计算方法
  • 附录F 渠道防渗衬砌结构适用条件
  • 附录G 末级固定排水沟和吸水管间距计算
  • 附录H 地下水排水强度计算
  • 附录J 荷载计算
  • 附录K 渡槽设计计算
  • 附录L 倒虹吸管设计计算
  • 附录M 涵洞流态判别及过流能力计算
  • 附录N 跌水与陡坡设计计算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附:条文说明
  • 1 总则
  • 3 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
  • 3.1 工程等级划分
  • 3.2 灌溉标准
  • 3.3 排水标准
  • 3.4 灌排水质标准
  • 4 总体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总体布置
  • 5 水源工程
  • 5.2 蓄水枢纽
  • 5.3 引水枢纽
  • 5.4 泵站
  • 5.5 机井
  • 6 灌溉渠(管)道
  • 6.2 渠系总体布置
  • 6.3 渠道水力计算
  • 6.4 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 6.5 渠道衬砌与抗冻胀设计
  • 6.7 灌溉输水管道
  • 7 排水沟(管)道
  • 7.1 一般规定
  • 7.2 明沟排水
  • 7.3 暗管排水
  • 7.4 井排水
  • 8 渠系建筑物基本规定
  • 8.1 一般规定
  • 8.2 总体布置原则
  • 8.3 结构设计计算基本规定
  • 8.4 地基处理原则
  • 9 渡槽
  • 9.2 总体布置
  • 9.3 结构形式和构造
  • 9.4 水力设计
  • 9.5 结构设计
  • 9.6 地基与基础
  • 10 倒虹吸
  • 10.2 总体布置
  • 10.3 水力设计
  • 10.4 结构设计
  • 10.5 细部结构设计
  • 11 涵洞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总体布置
  • 11.3 水力设计
  • 12 跌水与陡坡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总体布置
  • 12.3 水力设计
  • 12.4 结构设计
  • 13 排洪建筑物
  • 13.1 一般规定
  • 13.2 总体布置
  • 14 水闸
  • 14.1 一般规定
  • 14.2 总体布置
  • 15 隧洞
  • 15.1 一般规定
  • 15.2 总体布置
  • 16 农桥
  • 16.1 一般规定
  • 16.2 总体布置
  • 16.3 农桥荷载标准
  • 17 田间工程
  • 17.1 一般规定
  • 17.3 灌水沟畦与格田
  • 17.4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 17.5 喷灌
  • 17.6 微灌
  • 17.7 田间渠道与排水沟
  • 17.8 田间道路与林带
  • 18 监测
  • 18.2 工程安全监测
  • 18.3 水量、水质监测
  • 18.4 环境监测
  • 18.5 水土保持监测
  • 19 灌区信息化
  • 19.1 一般规定
  • 19.2 监测及控制
  • 19.3 通信通道
  • 19.4 信息平台建设
  • 19.5 办公自动化及语音通信
  • 19.6 设备用房及功能房间设置
  • 20 管理设施
  • 20.1 一般规定
  • 20.2 交通设施
  • 20.3 维护设施
  • 20.4 安全设施
  • 20.5 试验站设施
  • 20.6 生产管理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