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291-2015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晶闸管的类型
3.2 三极晶闸管静态电压-电流特性的基本术语
3.3 二极晶闸管静态电压-电流特性的基本术语
3.4 三极晶闸管和二极晶闸管静态电压-电流特性(见图1、图2)
3.5 额定值和特性的术语:主电压
3.6 额定值和特性的术语:主电流
3.7 额定值和特性的术语:门极电压,门极电流
3.8 额定值和特性的术语:功率,能量
3.9 额定值和特性的术语:恢复时间和其他特性
4 文字符号
4.1 通则
4.2 附加的通用下标
4.3 文字符号表
4.3.1 主电压,阳极-阴极电压(参见图15)
4.3.2 主电流,阳极电流,阴极电流(参见图16)
4.3.3 门极电压
4.3.4 门极电流
4.3.5 时间量
4.3.6 其他量
4.3.7 损耗功率
5 反向阻断三极晶闸管和反向导通三极晶闸管的基本额定值和特性
5.1 热条件
5.1.1 推荐温度
5.1.2 额定条件
5.2 电压和电流额定值(极限值)
5.2.1 反向不重复峰值电压(VRSM)
5.2.2 反向重复峰值电压(VRRM)
5.2.3 反向工作峰值电压(VRWM)(适用时)
5.2.4 反向直流电压(VR)(适用时)
5.2.5 断态不重复峰值电压(VDSM)
5.2.6 断态重复峰值电压(VDRM)
5.2.7 断态工作峰值电压(VDWM)(适用时)
5.2.8 断态直流电压(VD(D))(适用时)
5.2.9 门极正向峰值电压(阳极相对于阴极为正)(VFGM)
5.2.10 门极正向峰值电压(阳极相对于阴极为负)(VFGM)
5.2.11 门极反向峰值电压(VRGM)(适用时)
5.2.12 通态平均电流(IT(AV))
5.2.13 通态重复峰值电流(ITRM)(适用时)
5.2.14 通态方均根电流(IT(RMS))(适用时)
5.2.15 通态过载电流(IT(OV)适用时)
5.2.16 通态浪涌电流(ITSM)
5.2.17 通态直流电流(IT(D))(适用时)
5.2.18 较高频率正弦波通态峰值电流(ITRM)(适用时)
5.2.19 较高频率梯形波通态峰值电流(ITRM)(适用时)
5.2.20 通态电流临界上升率(di/dt)
5.2.21 管壳不破裂峰值电流(IRSMC)
5.2.22 门极正向峰值电流(IFGM)
5.3 其他额定值(极限值)
5.3.1 频率额定值
5.3.2 门极损耗峰值功率(PGM)
5.3.3 环境额定和管壳额定的晶闸管
5.3.4 贮存温度(Tstg)
5.3.5 等效结温(Tj)(适用时)
5.4 电特性
5.4.1 通态特性(适用时)
5.4.2 通态电压(VT)
5.4.3 维持电流(IH)
5.4.4 擎住电流(IL)
5.4.5 断态重复峰值电流(IDRM)
5.4.6 反向重复峰值电流(IRRM)
5.4.7 门极触发电流和门极触发电压(IGT,VGT)
5.4.8 门极不触发电流和门极不触发电压(IGD,VGD)
5.4.9 门极控制延迟时间(tgd)
5.4.10 电路换向关断时间(tq)
5.4.11 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υ/dt)
5.4.12 总损耗功率(Ptot)
5.4.13 恢复电荷(Qr)(适用时),见图24
5.4.14 反向恢复峰值电流(IRM)(适用时),见图24
5.4.15 反向恢复时间(trr)(适用时),见图24
5.5 热特性
5.5.1 结-环境热阻(Rth(j-a))
5.5.2 结-管壳热阻(Rth(j-e))
5.5.3 管壳-散热器热阻(Rth(c-h))
5.5.4 结-散热器热阻(Rth(j-h))
5.5.5 结-环境瞬态热阻抗(Zth(j-a))
5.5.6 结-管壳瞬态热阻抗(Zth(j-e))
5.5.7 结-散热器瞬态热阻抗(Zth(j-h))
5.6 机械特性和其他数据
5.7 应用资料
6 双向三极晶闸管的基本额定值和特性
6.1 热条件
6.1.1 推荐温度
6.1.2 额定条件
6.2 电压和电流额定值(极限值)
6.2.1 断态不重复峰值电压(VDSM)
6.2.2 断态重复峰值电压(VDRM)
6.2.3 断态工作峰值电压(VDWM)
6.2.4 正门极峰值电压(VFGM)
6.2.5 负门极峰值电压(VRGM)
6.2.6 通态方均根电流(IT(RMS))
6.2.7 通态重复峰值电流(ITRM)(适用时)
6.2.8 通态过载电流(IT(OV))
6.2.9 通态浪涌电流(ITSM)
6.2.10 通态电流临界上升率(di/dt)
6.2.11 门极电流
6.3 其他额定值(极限值)
6.3.1 频率额定值
6.3.2 门极平均功率(PG(AV))
6.3.3 门极峰值功率(PGM)
6.3.4 环境额定和管壳额定的双向三极晶闸管
6.3.5 贮存温度(Tstg)
6.3.6 等效结温(Tj)
6.4 电特性(除另有说明外,在环境温度或管壳温度25℃时)
6.4.1 通态特性(适用时)
6.4.2 通态电压(VT)
6.4.3 维持电流(IH)
6.4.4 擎住电流(IL)
6.4.5 断态重复峰值电流(IDRM)
6.4.6 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υ/dt)
6.4.7 换向电压临界上升率(dυ/dt(c))
6.4.8 门极触发电流和门极触发电压(IGT,VGT)
6.4.9 门极不触发电流和门极不触发电压(IGD,VGD)
6.4.10 门极控制开通延迟时间(tgd)
6.4.11 总损耗功率(Ptot)
6.5 热特性
6.5.1 结-环境热阻(Rth(j-a))
6.5.2 结-管壳热阻(Rth(j-c))
6.5.3 管壳-散热器热阻(Rth(c-h))
6.5.4 结-散热器热阻(Rth(j-h))
6.5.5 结-环境瞬态热阻抗(Zth(j-a))
6.5.6 结-管壳瞬态热阻抗(Zth(j-e))
6.5.7 结-散热器瞬态热阻抗(Zth(j-h))
6.6 机械特性和其他数据
6.7 应用资料
7 门极关断晶闸管(GTO晶闸管)的基本额定值和特性
7.1 热条件
7.1.1 推荐温度
7.1.2 额定条件
7.2 电压和电流的额定值(极限值)
7.2.1 反向不重复峰值电压(VRSM)
7.2.2 反向重复峰值电压(VRRM)
7.2.3 反向直流电压(VR(D))(适用时)
7.2.4 断态不重复峰值电压(VDSM)(适用时)
7.2.5 断态重复峰值电压(VDRM)
7.2.6 断态直流电压(VD(D))(适用时)
7.2.7 门极关断电压(VRG)
7.2.8 通态可控不重复峰值电流(ITQSM)
7.2.9 通态可控重复峰值电流(ITQRM)
7.2.10 通态方均根电流(IT(RMS))(适用时)
7.2.11 短时和间断的工作电流
7.2.12 通态浪涌电流(ITSM)
7.2.13 通态电流临界上升率(di/dt)
7.3 其他额定值(极限值)
7.3.1 门极正向峰值功率(PFGM)
7.3.2 等效结温(Tj)
7.3.3 贮存温度(Tstg)
7.3.4 具有焊接端子的GTO晶闸管允许的最高焊接温度(Tsld)
7.3.5 安装力矩(螺栓形器件的)(M)
7.3.6 紧固力(平板形器件的)(F)
7.4 电特性
7.4.1 通态电压(VT)
7.4.2 门槛电压(VT(TO))
7.4.3 通态斜率电阻(rT)
7.4.4 维持电流(IH)
7.4.5 擎住电流(IL)
7.4.6 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υ/dt)
7.4.7 门极维持电流(IFGsus)
7.4.8 尾部峰值电流(IZM)
7.4.9 门极触发电流和门极触发电压(IGT,VGT)
7.4.10 门极不触发电流和门极不触发电压(IGD,VGD)
7.4.11 门极关断峰值电流(IRGQM)
7.4.12 开通损耗能量(EON)
7.4.13 通态损耗能量(ET)
7.4.14 关断损耗能量(EQ)
7.4.15 门极控制开通延迟时间(tgd)
7.4.16 关断期间各时间间隔
7.5 热特性
7.5.1 结-环境热阻(Rth(j-a))
7.5.2 结-管壳热阻(Rth(j-c))
7.5.3 结-散热器热阻(Rth(j-h))
7.5.4 结-环境瞬态热阻抗(Zth(j-a))
7.5.5 结-管壳瞬态热阻抗(Zth(j-e))
7.5.6 结-散热器瞬态热阻抗(Zth(j-h))
7.6 机械特性和其他数据
8 型式试验和常规试验的要求,晶闸管的标志
8.1 型式试验
8.2 常规试验
8.3 测量和试验方法
8.4 晶闸管的标志
9 测量和试验方法
9.1 电特性的测量方法
9.1.1 一般注意事项
9.1.2 通态电压(VT)
9.1.3 反向峰值电流(IRM)
9.1.4 擎住电流(IL)
9.1.5 维持电流(IH)
9.1.6 断态电流(ID)
9.1.7 门极触发电流和(或)门极触发电压(IGT,VGT)
9.1.8 门极不触发电压和(或)门极不触发电流(VGD,IGD)
9.1.9 门极控制延迟时间和开通时间(td、tgt)
9.1.10 电路换向关断时间(tq)
9.1.11 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υ/dt)
9.1.12 换向电压临界上升率dυ/dt(c)
9.1.13 恢复电荷和反向恢复时间(Qr,trr)
9.1.14 反向导通晶闸管的电路换向关断时间(tq)
9.1.15 GTO晶闸管的关断特性
9.1.16 一个周期的总损耗能量(快开关晶闸管的)
9.2 热特性的测量方法
9.2.1 管壳温度的测量
9.2.2 热阻(Rth)和瞬态热阻抗(Zth)的测量方法概述
9.2.3 方法A
9.2.4 方法B
9.2.5 方法C(仅用于GTO晶闸管)
9.2.6 方法D(热流法)
9.3 额定值(极限值)的检验方法
9.3.1 反向不重复峰值电压(VRSM)
9.3.2 断态不重复峰值电压(VDSM)
9.3.3 通态浪涌电流(ITSM)
9.3.4 快开关晶闸管的通态电流额定值
9.3.5 通态电流临界上升率(di/dt)
9.3.6 管壳不破裂峰值电流
9.4 耐久性试验
9.4.1 耐久性试验表
9.4.2 耐久性验试条件
9.4.3 接收试验的失效判据和判定失效的特性
9.4.4 可靠性试验判定失效的特性和失效判据
9.4.5 试验失误时的程序
9.4.6 热循环负载试验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随时间变化负载温升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