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51240-2018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监测范围与时段
  • 4.1 监测范围及分区
  • 4.2 监测时段
  • 5 监测内容
  • 6 监测方法与频次
  • 6.1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监测
  • 6.2 水土流失状况监测
  • 6.3 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 6.4 水土保持措施监测
  • 7 监测点布设
  • 7.1 监测点布局
  • 7.2 植物措施监测点布设
  • 7.3 工程措施监测点布设
  • 7.4 土壤流失量监测点布设
  • 8 重点对象监测
  • 8.1 弃土(石、渣)场
  • 8.2 取土(石、料)场
  • 8.3 大型开挖(填筑)区
  • 8.4 施工道路
  • 8.5 临时堆土(石、渣)场
  • 9 水土流失防治评价
  • 9.1 水土流失情况评价
  • 9.2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
  • 10 监测成果及要求
  • 附录A 地表组成物质监测记录表
  • 附录B 植被(扰动前)监测记录表
  • 附录C 地表扰动情况监测记录表
  • 附录D 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计算方法
  • 附录E 水力侵蚀测钎监测记录表
  • 附录F 水力侵蚀侵蚀沟监测记录表
  • 附录G 水力侵蚀控制站监测记录表
  • 附表H 风力侵蚀测钎监测记录表
  • 附录J 风力侵蚀集沙仪监测记录表
  • 附录K 风力侵蚀风蚀桥监测记录表
  • 附录L 植物措施监测记录表
  • 附录M 工程措施监测记录表
  • 附录N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统计表
  • 附录P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附:条文说明
  • 3 基本规定
  • 4 监测范围与时段
  • 4.1 监测范围及分区
  • 5 监测内容
  • 6 监测方法与频次
  • 6.1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监测
  • 6.2 水土流失状况监测
  • 6.4 水土保持措施监测
  • 7 监测点布设
  • 7.4 土攘流失量监测点布设
  • 8 重点对象监测
  • 8.1 弃土(石、渣)场
  • 8.3 大型开挖(填筑)区
  • 9 水土流失防治评价
  • 9.2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
  • 10 监测成果及要求